建設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
談到文化軟實力,李漢秋教授深切感受到提高文化軟實力的迫切性。李漢秋連續擔任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一直致力于中華民族道德建設和傳統節日的吶喊,親眼目睹了國家文化發展戰略的轉型。十多年來,我們的文化發展戰略一直處于一個微妙的調整時期。以前我們對傳統文化采取了比較偏頗的態度,有是出現了“掃除”的傾向;改革開放以來,對傳統文化的政策上開始逐漸糾正以前的偏頗,走上了正確對待、穩步調整的道路。在他看來,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重視文化建設,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一個必然的發展過程,是國家文化戰略轉型的自然結果,是建設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的需要。
“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 要建成這樣一個先進的文化體系,建設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就要不斷汲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重視傳統文化在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中的重要作用。世紀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通過割斷自己的文化傳統而走向現代化,因此要特別重視傳統文化在塑造民族精神方面的作用。但談到這種轉型,李漢秋認為,轉型不能大張旗鼓,不能轉的太快,應該采取漸進式的調整。
文化軟實力重在建設。提升文化軟實力要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最重要的是要有中華文化的特色。中華傳統文化具有很大的軟實力,舍棄中華傳統文化,怎能增強文化軟實力?建設中華新道德體系一直是李漢秋呼吁的著力點之一。文化的核心是道德精神,文化最好的體現是人,無論是精神產品,還是物質產品,最終的核心是人。因此弘揚中華傳統道德,進行倫理道德建設,塑造良好的道德風貌,要從娃娃抓起,在幼小的心理中播下優良的道德的種子。
建立傳統節日文化體系是李漢秋呼吁的另一個著力點。傳統節日中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內容,是傳統文化的結晶和載體,是活的傳統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粘合劑,其中包含了親情情節、敬祖意識、尋根心理、報本觀念,可以喚起對親人、家庭、故鄉、祖國的感情,喚起對民族文化的記憶和對民族精神的認同。通過傳統節日培育民族精神,同時,把延安精神、長征精神、雷鋒精神、大慶精神等同傳統民族精神結合起來,融合民族文化的傳統和革命文化的傳統,塑造新時代的中華民族精神。
黨的十七大報告專門就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做出了部署,這是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對此,海內外人士倍感激勵。從現實情況看,同經濟發展、社會轉型相比,文化建設相對滯后。建設世界文明大國,要求我們推進文化創新,增強文化發展活力,保障社會成員的基本文化權益,改革現行的文化管理體制,提升文化軟實力,推進文化大發展。
文化軟實力進入中央決策的實現路徑
軟實力概念的提出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其內涵和外延的討論經過了十多年的發展。然而文化軟實力進入高層視野,并最終被寫入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則是最近一兩年的事。當然,這也是一個自然的發展過程。約瑟夫·奈最早提出文化軟實力的概念時包括核心價值、制度和對外政策。此后,西方世界對軟實力的概念不斷進行了豐富和補充。約瑟夫·奈本人也做了進一步的思考和修正。相對于國家“命令式的實力運用主要靠誘惑或者威脅”,軟實力是“使人隨我所欲,可稱為間接的或者同化式的實力表現”,是一種間接的運用力量的方法。
軟實力在國內的提出,最早是1993年王滬寧發表文章談到這個問題。他在《作為國家實力的文化:軟實力》一文中提出,把文化當作一種軟實力,是當今國際政治中的嶄新概念。“……國際風云的變幻和國際力量對比的變化,使‘軟權力’成為一個國家對外交往的基本力量。硬權力基本上可以在一定的政治共同體內得到和擴展,而軟權力更加依賴于國際間對一定文化價值的體認,依賴于一定的體制在國際上得到的支持,所以國家的軟權力更加依賴國際文化的勢能,即國際整個文化和價值的總趨向。”
這之后,軟實力在我國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軟實力”概念的使用頻度越來越高。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多個學科的學者都將軟實力理論引入到各自的研究領域當中。一般認為,從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看,在經濟發展初期,軟實力對一個地區發展的影響并不顯見,但當經濟發展到一定時期,尤其是當這個區域的經濟發展開始向外輻射,并在越來越多的領域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產生競爭時,軟實力對經濟的制約作用就開始顯現。
“軟實力”最早出現在黨和國家的文件報告中是在2006年。胡錦濤在中國全國文代會、作代會上發表講話,稱“如何找準我國文化發展的方位,創造民族文化的新輝煌,增強我國文化的國際競爭力,提升國家軟實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現實課題。” 2007年1月胡錦濤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8次集體學習時又指出,加強網路文化建設和管理,“有利于增強我國的軟實力”。可見,中國領導人已經敏感地意識到了提升軟實力對中國的重要性。軟實力的概念已然進入了中央領導的視野。
2007年兩會期間,“文化軟實力”再次成為兩會委員們的熱門話題,關于文化的議題的關注度有增無減。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召開,文化軟實力正式寫入黨的十七大報告,這標志著,軟實力正式成為國家發展戰略新的著力點,中國正開始通過發展國家軟實力提升國家形象,增強國家綜合競爭力。
提升文化軟實力如箭在弦
提升國家的軟實力,就是提升文化的吸引力、影響力、控制力。中國是世界歷史中唯一從古至今延續下來的文明古國,在歷史上,曾經是世界公認的大國、強國,中國文化是奠定當時中國大國地位的重要因素,中國的價值觀、中國人的思想體系,曾經影響了歐洲,影響了整個世界。只是到了近代,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里,中國一直面臨著救亡圖存的拼搏,沒有時間來從容地思考和解決這個問題。現在,在中華民族實現和平崛起的過程中,面對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世界的文化軟實力的巨大優勢,中國的文化軟實力之構建已經成為當務之急。中國不僅要有“硬權力”的發展,還要具備文化上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必須在“軟實力”上趕上世界的步伐。
“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充分表明,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全民族創造精神的充分發揮,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現在,十七大報告確立從國家層面推動發展文化軟實力的重大戰略,并作出系統部署,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是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對文化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戰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的新認識、新論斷。日前,中央各有關單位、文化機構、科研院所等在進行文化軟實力和文化建設的調研和探討,文化軟實力建設正在興起新的熱潮。綜合配套的文化體制改革,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大發展,正是目前最迫切而重大的戰略任務。(記者 王兆鵬)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