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俗”被文化市場拋棄之日,一定是中國文化產業興旺之時
中國人富了,但富了過后怎么辦?吃飽穿暖過后,新的社會需求自然會產生,新的欲望要升華,人們不僅需要真,還需要善,更需要美。我們的文化工作者,是否能夠給大家提供文化的盛宴呢?
人的文化需求因為年齡、性別、民族、地區的不同而不同,但一定是隨著物質文化水平提高而變化的,所謂衣食足而知榮辱。一個民族,首先是要飽肚子,然后是看重裝袋子,最后才會重視滿腦子。從文藝需求層次上說,先求真,再求善,最后才能求美。
我們的社會,基本完成了飽肚子階段,目前熱心的是裝袋子,用一句常用語就是脫貧致富奔小康階段。我們剛開始重視滿腦子,對群眾的文化需求的提高還不能操之過急。就拿江蘇電視臺的《非誠勿擾》來說,首先它迎合了快速城市化過程中產生“剩男”、“剩女”現象;其次是現在人們活得太累,精神太緊張,需要放松自己,也希望通過廉價的笑聲解乏。
市場是通過自由競爭來自由選擇,只要我們相信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觀眾是有理性的受眾,也尊重文化需求的多層次和多元化的特征和規律,讓市場和觀眾自己去選擇、去淘汰,我相信低俗仍會存在,但高雅也不會缺少生存空間。以電視劇和電影為例,近些年,市場化的主流是高雅越來越多、主旋律越來越響。《唐山大地震》電影的成功,靠的不是地震的慘烈,而是中國人重新拾起的親情。筆者一直堅信,趙本山時代一定會結束,當“三俗”被文化市場拋棄之日,一定是中國文化產業興旺之時,那時的中國文化藝術,才算真正走上了真、善、美齊備的正途。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