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國人的心目中,《紅樓夢》猶如養在深閨的處子,是隨便碰不得的。此番李少紅怕是有了真切的體會。自從她的《紅樓夢》在地方臺開播以來,反對之聲一浪高過一浪,看上去她已疲憊不堪,有些扛不住了。
為什么《紅樓夢》的改編要比其他幾部古典文學作品的改編更容易引起激烈而廣泛的爭論呢?我想,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它的復雜性大大地超過了任何一部作品,而所有改編又往往取其一端,不能兼顧,所以,只要有人敢動《紅樓夢》,爭論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87版《紅樓夢》在大的方面對后四十回取懷疑態度,故于情節及人物命運和結局都有一番大的改變。但是,這種膽大妄為、似是而非的改編,也很難說服當今的觀眾,甚至貽笑于高鶚者流。
新版《紅樓夢》反其道而為之,強調尊重百二十回本,很難說沒有從87版吸取教訓的考慮。不過,這也很容易得罪觀眾,既然新版《紅樓夢》在情節設置方面已經沒有懸念,它對于一些觀眾的心理期待也就構成了一種傷害。我看很多爭論和批評意見都集中在這些方面,搞得李少紅一再聲明,她所尊重的原著,只是人民文學出版社審定的百二十回本,而并非別的版本。
實事求是地說,自從新紅學家提出質疑以來,對于后四十回,意見并不統一,歧見極大,甚至有南轅北轍,天上地下的感覺。這也是改編《紅樓夢》的難處,也是其可笑之處。我不知道,紅學界的版本之爭,對于電視劇觀眾來說,究竟有多么重要?而且,把這些“學術”論爭以至恩怨引入新版《紅樓夢》的爭論中來,除了給觀眾欣賞電視劇帶來干擾和遮蔽,也局限了《紅樓夢》的傳播。李少紅淚灑熒屏,說起來,也是因為無力和無奈吧?《紅樓夢》固然是一部小說,不過,像讀小說一樣讀《紅樓夢》,現在竟像大熊貓一樣稀少了,我們又怎能期待人們像看電視劇一樣看《紅樓夢》呢?
這種情況的發生,說得遠一點,也許和王國維所開創的紅學傳統久被冷落有關。這個傳統所關心的是《紅樓夢》的文學價值和美學價值,而并非賈寶玉究竟是誰,大觀園又在哪里,或者究竟蘭桂齊芳還是懸崖撒手。這些其實都不重要,曹雪芹和《紅樓夢》對于中國文化的貢獻,恰恰不在于它僅僅是一部謎語式的作品,更重要的,它以其存在證明,世界文學之林除了但丁和《神曲》、莎士比亞和《哈姆雷特》、塞萬提斯和《唐·吉訶德》、巴爾扎克和《人間喜劇》、托爾斯泰和《戰爭與和平》、歌德和《浮士德》之外,還有曹雪芹和《紅樓夢》的位置。他是無愧于這個位置的,他所創造的人物,具有人的全部復雜性,這些各具情態、各具性格的文學形象,在世界文學不朽形象面前也毫不遜色。
只是不知道,小說中這些美好的東西,經過影像的洗禮,還能保留多少在屏幕上?新版《紅樓夢》即將在北京播出,我們所關心的,也應注目于此。與其現在把版本之爭帶進電視劇中,弄得莫衷一是,倒不如認真看看新版《紅樓夢》塑造的人物角色到底能否站得住腳。讓學術的歸學術,讓藝術的歸藝術,或許是我們該取的態度。解璽璋
參與互動(0) | 【編輯: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