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幾百名演員扮演的活字印刷字模通過不斷變幻,用大篆、小篆、楷書三種不同字體展現了同一個漢字——“和”。
這一幕至今讓人津津樂道,而這個包含“和諧”“和平”“和睦”等意義的漢字,最近再度被評選為“最中國”的漢字。
最新一期的《中華遺產》雜志發布了該社組織的“100個最具中華文化意義的漢字”評選結果。100個“最中國”的漢字中,既有代表著社會文明發展的耕、禾、農、家、田、絲、工,也有包容著中國哲學、宗教、社會文化思想的儒、道、佛、悟、戒,體現國家情懷的中、東、北、土、社、九、鼎、國。
50余名中國歷史、語言研究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先行海選出374個漢字,再進行終審。主辦方同時還在中國國家地理網、漢字網等網站上廣泛征求網友意見。“和”字贏得了網上投票的最高票數,也獲得了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李貞德等專家的大力推薦。
《中華遺產》由中華書局、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和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主辦。該刊主編黃秀芳原本預估評選結果會是見仁見智、千人千字,但最終卻是令人意外的“英雄所見略同”。“尤其是票數比較集中的漢字,若將它們排列起來,幾乎就是儒家文化的關鍵詞:天、和、禮、道、德、仁、義、忠、信。”
法國學者、法語聯盟法語學校校長Xavier Garnier和其他一些專家就共同推薦了“德”“善”。推介理由說,“德”表現出深厚的人文理性,“善”則是人性的本色,中國人以“止于至善”作為至高境界的哲學追求。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王學泰用北宋詞人晏幾道的這一名句,來描繪心目中的“最中國”漢字——“淡”。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認為,“淡”字反映了中國人的中庸之道和“淡定”的處世哲學。
與“淡”對立的則是不怎么討喜的“貪”字。“貪就如同附著在中國文化上的斑斑銹跡,伴隨著國人幾千年。其中是非得失,在新的時代特別值得我們反思。”參與評選的青島政協文史專家李明說。
入選的漢字中還有許多代表中華民俗文化的字,如“龍”“鳳”“寶”“玉”。網友“詭辯術”說,龍作為中國幾千年的圖騰延續至今,“龍”字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凝聚,目睹了時代更迭和王朝興衰。
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曾說過,“凡解釋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主辦方希望,通過這次評選,用漢字梳理、詮釋、認識有著數千年歷史的中國,用漢字說明中國。
(記者李寒芳)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