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抗美援朝戰場上的中國之鷹
蘇聯對于朝鮮戰爭的曖昧態度,加快了新中國空軍建設的速度,使得新中國空軍初建即得到和“世界最強空軍”抗衡的機會。
本刊記者/唐磊
朝鮮戰爭爆發之時,新中國第一支航空部隊正式成立還不到一周。
93歲的方子翼坐在北京市春秀路的空軍干休所里,向《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回憶起60年前的那一幕。他怕自己說著說著就會忘記,特意準備了一疊紙,把要說的話寫上。其實,新中國空軍的成長歷史,他歷歷在目。
作為抗日戰爭時期培養起來的新中國空軍第一代飛行員、解放軍第一所航空學校東北老航校的訓練科長飛行主任,新中國第五航校校長,中國空軍很多高級將領都應該是方子翼的學生。
提起新中國的空軍,空4師赫赫有名。那是新中國組建的第一支航空兵部隊,在師長方子翼的帶領下,空4師成為朝鮮戰爭中輪戰次數最多、時間最長、和蘇軍配合最久的空軍部隊。
當中國決定向朝鮮半島派出志愿軍時,世界上最強大的空軍——美國的飛機已經將平壤炸成焦土一片。連同海軍艦載機在內,美軍共有2個戰斗機聯隊、3個戰斗轟炸機聯隊等14個聯隊,各型號作戰飛機1100多架,大部分飛行員都參加過二戰。
而此時的新中國空軍,勉強湊齊了2個驅逐機師、1個轟炸機團、1個強擊機團,各種作戰型型號飛機不到200架,其中雖然有當時一流的米格15飛機,但中國飛行員平均飛行時間不足100小時。按照當時的訓練慣例,噴氣式飛機的駕駛員要訓練300小時以上,而美國的規定是500小時。
如同當年蔣介石的空軍倚賴于美國飛虎隊的援助,新中國空軍的組建則得益于蘇聯老大哥的幫忙。盡管朝鮮戰爭中斯大林的態度曖昧,但中蘇空軍合作仍有實質進展。而另一方面,蘇聯方面陰晴不定的合作態度,也讓稚嫩的中國空軍有機會直面最強敵人的挑戰。
首批裝備來自蘇聯
1950年10月27日深夜,時任空軍第五航校校長的方子翼接到空軍司令劉亞樓急電,令他即刻赴遼陽任空軍第4驅逐(當時對殲擊機的稱呼)旅旅長。在東北空軍司令部告別時,方子翼見到蘇聯空軍第151師師長別洛夫。別洛夫說:“我的副師長阿列柳亨已經帶72團進入遼陽了,會幫助第4旅改裝飛機、訓練飛行員。”
“當時東北空軍的段蘇權司令說第4旅要準備抗美援朝,但具體情況不清。碰到別洛夫后,我感覺奇怪,蘇軍的空軍師長了解的情況比中國的軍區空軍司令還多。”方子翼對《中國新聞周刊》回憶說。
當時,美國空軍開始對朝鮮軍事、工業、行政目標進行大規模轟炸,從7月初起,美軍B-29轟炸機出動4000多架次,投彈30000余噸。
由于擔心本土安全,中國請蘇聯空軍幫助防空。1950年7月,莫斯科近衛空軍第5驅逐機師進駐沈陽,并改稱151師,幫助中國防衛東北的城市。
早在1949年底,蘇聯就曾派7位專家來華,幫助新中國建設空軍。1950年,中國還請蘇聯派了一個空防混合部隊巴基斯基集團,幫助防備從臺灣來的空襲。之后,中國空軍的第一支部隊——第4混成旅的建制就是效仿巴基斯基集團,裝備也來自該部隊。
劉亞樓急調方子翼,是出于對這位新中國第一代飛行員及第一代航校校長的信任,同時也確實屬無奈之舉,劉亞樓需要短時間有支能戰的空軍部隊,以應對蘇聯的推諉。
在近20天前,1950年10月8日,周恩來、林彪赴莫斯科,落實蘇聯為中國人民志愿軍提供掩護和裝備的承諾。10月中旬,蘇聯曾答應派16個噴氣式防空驅逐團進駐中國東北、華北,在中國領空活動,不進入朝鮮境內。
到了11日,周恩來發回電報說:蘇聯人說飛機轉場需要時間,兩個月或兩個半月內才能參戰。
16日,志愿軍第42軍先頭偵察部隊和一個團先行過江。17日下午,部隊突然接到命令:“停止前進,原地待命。”因為斯大林為避免與美國發生沖突,決定不讓蘇聯空軍飛過鴨綠江,只掩護中國境內的目標。志愿軍司令部發現,這將使志愿軍入朝后處于沒有空中掩護的困境。這也是劉亞樓急令方子翼赴任空4旅旅長的背景。
第4驅逐旅的代號為“太平洋部隊”。后來為保密,中國空軍將機種名稱從所有飛行部隊的番號中刪除,將所有旅改為師。經過一系列整編,空4旅成為空4師,下轄第10、12團,全師2000多人。
11月,空4師接收蘇聯空軍駐遼陽的第28師裝備,包括60架米格-15驅逐機、2架雅克-12通信機、3部對空指揮電臺、1臺指揮雷達,及運油車、加油車、牽引車等地面設施。
組建完畢的空4師很快成為中國空軍援朝的先鋒和主力。
11月7日,劉亞樓到空4師視察,他對師長方子翼和政委李世安說:“我們建空軍準備過三關:自己辦航校培養航空技術人員;自己建部隊培養戰斗人員;打空戰在空中消滅敵人。前兩關你們都是親自經手者,順利過關了,現在第三關也交給你們完成。”
劉亞樓還強調,“必須打好第一戰”。
經過考慮,方子翼決定先以大隊為單位,小規模先進行實戰鍛煉,由蘇軍帶領、掩護,慢慢擴大規模。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