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侖在朝鮮戰場上畫了400多幅畫。
廣州軍區離退休干部、志愿軍文藝兵劉侖和張賢能講述赴朝參戰歲月
在人民志愿軍赴朝參戰的戰場,有許多文藝戰士的身影。廣州軍區離退休干部、文藝兵劉侖在朝鮮三個月畫了四百幅畫,另一名文藝戰士張賢能向記者回憶說:“我們一首接一首地唱,只要還有一個戰士在坑道里頭,我們就不會停歇。”
文/圖 本報記者文遠竹 實習生胡天瑤 通訊員周艷紅
劉侖:
偷跑去板門店做木刻畫
我1913年出生于廣東惠陽。1951年11月,我調往北京總政文化部,擔任《解放軍文藝》的第一屆美術編輯。1952年4月,我向上級提出申請,要求單獨奔赴朝鮮戰場。我當時已近不惑之年,領導擔心我安危,不予批準。但我不顧一切地堅持,獲批之后,我帶上簡單的行李和畫畫工具,獨自奔赴朝鮮戰場。
我當時想:一定要親身體驗戰斗生活,才能創作出直擊靈魂的美術作品。
當時,我很想上第一線去看看,去體驗真正的戰爭,但是指揮員不允許,他們也不讓我去板門店(板門店是經中美雙方談判而確立的中立區),以免暴露身份,但是我還是忍不住好奇,偷偷到山岡上,看到了著名的板門店。
我所在的那個山頭都被炸彈焚燒成漆黑色,凝重而深沉,這個畫面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并激發了我的創作熱情。我即時將其畫了下來,并做成了木刻畫。
朝鮮戰場上的一切對于我來說都是陌生的、鮮活的,所以但凡是進入到我眼眸之中的事物就會出現在我畫筆之下。在朝鮮戰場短短三個月,我一共畫了四百幅畫。從朝鮮戰場回來之后,我依舊熱衷于戰爭題材的作品,人民志愿軍赴朝參戰的親身經歷將成為我一生的創作原動力。
張賢能:
戰士用手挖出口救了我
1951年4月,我和文工團的同事們參加了人民志愿軍赴朝參戰。1953年3月,我們師某團接到攻打“老禿山”的任務。
在戰士們上戰場之前,我們在屯兵坑道里表演,放開嗓子,用快板輔以歌唱。我們一首接一首,只要還有一個戰士在坑道里頭,我們就不會停歇。當時我們離敵人的陣地僅僅相隔一百米,可大家情緒都非常高漲。
表演完后,我們正準備從屯兵坑道里走出來,但還沒走到坑口,敵人的炮彈就打下來了,坑道整個坍塌下來,把出口堵住了,我們被封死在里面。因為坑道很長,前面的戰士不幸犧牲。為了活著出去,坑道外的戰士和我們同時用雙手挖出口,近四個小時過去了,我們終于脫險。我見到大家都安然無恙,便哈哈大笑起來。
我戰前負責鼓舞士氣,戰斗打響,就做搶救傷員的工作。我們那個坑道有30多個傷員,只有我一個是女的。我給他們包扎傷口,給他們喂水、喂粥。坑道里面沒有水、糧、藥品等物資,需要從一個幾十米外的戰壕運送過來。當時槍林彈雨,只要一出坑道口,隨時都有被擊中的可能。可我只有一個信念:戰士們不怕犧牲,難道我還怕犧牲嗎?因此,不管敵人的炮彈多么猛烈,我都不顧一切勇敢地沖過去。有好幾次,我都差點被炮彈擊中。我們小組4個人,有2位男同志被彈片打中,負傷了,我絲毫無損,總算幸運。
在朝鮮戰場上,雖然我沒有奔赴前線持槍作戰,但是我用自己的歌聲為英勇的戰士加油鼓勁。我為自己驕傲,也為我們的戰士驕傲。
參與互動(0) | 【編輯: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