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每日新聞》的報道傳真。
棉花堤上的紀念碑。
“12月13日,于棉花堤參加戰(zhàn)斗,攻陷南京。12月14日,村上少尉處決了300名俘虜。”這是一名日本士兵在日記中記下的內容。昨天下午,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在微博上披露,12月8日,日本的《每日新聞》公開報道了發(fā)現(xiàn)日軍士兵南京大屠殺日記的消息,再次證明當年侵華日軍在南京進行了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屠殺的歷史事實。
日記記載在棉花堤
殺害300名中國俘虜
12月8日出版的日本《每日新聞》,以《“攻打南京的時候曾經殺害過俘虜”——一名日軍士兵從軍日記中的記述》為題,刊登了記者結城薫的一篇消息,并附上了說明為“牧野久仁博正在介紹父親的從軍手記”的照片。
文章中說,日前,在侵華戰(zhàn)爭中戰(zhàn)死的日本士兵牧野信人的遺物中,發(fā)現(xiàn)了有關攻打南京時殺害中國俘虜?shù)淖C明資料。牧野信人曾擔任日軍第六師團騎兵第六聯(lián)隊伍長,于1939年戰(zhàn)死。公開了這一資料的是現(xiàn)年77歲的長子牧野久仁博,現(xiàn)家住日本熊本市植木町。
這些遺物中包括從軍日記和信件。從軍日記中記載了牧野信人直至戰(zhàn)死前一天的戰(zhàn)場記錄,每天都有幾行文字記載。在1937年12月13日,即南京淪陷之后的記錄中,有日軍殺害俘虜?shù)囊韵聝热荩?/p>
“12月13日,于棉花堤參加戰(zhàn)斗,攻陷南京。12月14日,村上少尉處決了300名俘虜。”
該報采訪了研究這一資料的熊本近代史研究會會長、熊本大學小松裕教授,這名學者指出,與南京大屠殺相關的證言很多,不過以日記的方式保存下來的第一手文字資料卻很罕見。
這篇從軍日記此前一直擺放在牧野家的佛壇上,期間也時常被打開翻看,不過一直都沒有意識到其中有關于殺害俘虜?shù)挠洈ⅰ?/p>
文章最后,引用牧野的話說道:“淳樸的年輕人居然被逼迫在戰(zhàn)場上盲目的殺人,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種恐懼感。”
陪同幸存者赴日作證
紀念館職員“發(fā)現(xiàn)日記”
這篇文章的發(fā)現(xiàn)其實很偶然。為悼念南京大屠殺30萬遇難者,應熊本和平之會與廣島紀念南京大屠殺60周年聯(lián)絡會之邀,82歲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程王氏在12月4日奔赴日本,到廣島、久留米、人吉、熊本、長崎等地進行為期10天的南京大屠殺證言集會活動。同時,78歲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郭秀蘭也應日本銘心會之邀,到大阪、京都、神戶、東京等城市作證言。
朱成山說,12月11日,陪同程王氏在日本參加證言集會的紀念館職員謝紅霞,發(fā)現(xiàn)了日本《每日新聞》上的這篇文章,向紀念館匯報后,當即從日本熊本縣傳真發(fā)回了這篇文章,紀念館隨即進行翻譯。“牧野信人所屬的日本第六師團,又叫熊本師團,師團長就是號稱‘殺人屠夫’的谷壽夫。這份參加南京大屠殺的日本老兵的日記記載內容,是真實可信的,再次證明當年在南京大屠殺中,日軍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地進行屠殺的歷史事實。”
據了解,棉花堤位于南京城西上新河與江心洲的夾江邊,是當年日軍在南京大屠殺的遺址之一。據史料記載,日軍第六師團從中華門攻陷南京城后,12月13日沿城西向城北下關掃蕩圍剿,曾于棉花堤一帶屠殺過中國俘虜和平民百姓。牧野信人的日記與史料記載是吻合的。
1985年8月,南京市人民政府在棉花堤建立了一塊“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上新河遇難同胞紀念碑”,碑文上就有“1938年2月9日,葬于棉花堤1860具”的記載。
沈慧 吳姍 于英杰
■相關新聞
記者從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獲悉,從1994年8月第一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赴日作證言后,截至目前,先后已有41位幸存者到日本參加集會并向當?shù)厝罕娭v述當年歷史。
今年12月13日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73周年祭日。為悼念南京大屠殺30萬遇難者,應熊本和平之會與廣島紀念南京大屠殺60周年聯(lián)絡會之邀,82歲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程王氏12月4日奔赴日本,進行為期10天的南京大屠殺證言集會活動。與此同時,78歲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郭秀蘭也應日本銘心會之邀,在日本多個城市作證言。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介紹,為了讓日本國內民眾能對當年的歷史有正確的認知,1994年8月,他帶著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夏淑琴到日本與當?shù)氐娜罕娺M行面對面的交流,現(xiàn)場來了很多人,夏淑琴的講述則深深震撼了他們的心靈,不少人淚流滿面。集會結束后,一些日本群眾繼續(xù)留下來與夏淑琴進行交流。
此后,每年的12月13日即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日前后,日本友好團體都會邀請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奔赴日本,與當?shù)氐膶W者、群眾進行交流。
朱成山表示,幸存者是南京大屠殺歷史證人,他們的口述史是第一手的資料,是對企圖歪曲歷史的日本右翼分子最好的回擊。同時,作為中日兩國人民的民間交流,幸存者赴日證言這一形式有利于加強了解、增進友誼,在共同歷史認知的基礎上實現(xiàn)兩國人民世代友好交往。 據新華社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