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光影藝術講好民族團結故事?
“一個人citywalk”“帶娃”“巨幕影院”……在社交平臺上搜索這些關鍵詞,能看到數萬篇與中國電影博物館相關的帖文。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南影路9號的中國電影博物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和首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近日,中國電影博物館黨組書記、館長黃曉偉,社會教育部副主任黃婷,研究部副主任高越接受《中國新聞》報采訪,講述該館如何通過豐富的展陳和策劃活動講好“中國電影故事”,又如何在“光影世界”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民族團結的故事。
博物館里的“民族電影展覽專線”
采訪當日,淅淅瀝瀝的秋雨讓北京城有了一絲清涼之意,但中國電影博物館里“熱度”不減。博物館中央的圓廳里,近3000平米的LED大屏構筑起一個光影的世界,經典電影海報、片段輪番展映,喚醒一代人的記憶。在展廳的數字顯示屏前,觀眾可以用互動的方式“走進”民族電影:《達吉和她的父親》《五朵金花》《止殺令》等12件民族電影服裝藏品盡在屏中,觀眾只需抬手便能體驗換裝的樂趣。這個互動裝置,是中國電影博物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電影展覽專線的一部分。
今年4月,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的北京民族電影展在此啟動。為了更全面地展現中國民族電影發展歷程,中國電影博物館從基本陳列展“中國百年電影史(1905—2005)”和“中國電影十年成就展”中將“民族”主題細致拆分,用141部電影、221件藏品打造出了《同心共筑光影同行——民族電影展覽專線》,其中包含了不同民族地區的電影、民族題材電影、專注民族電影的電影人、民族地區怎么放映電影、民族語譯制電影如何促進民族團結等內容。
跟隨講解游覽專線,如同打開一部中國民族電影歷史書,每處都可以覓得豐富的細節加以品讀。專線中展出的《農奴》便是一例?!啊掇r奴》是新中國第一部在西藏拍攝,同時也是新中國第一次在銀幕上講述西藏農奴血淚史的影片?!敝袊娪安┪镳^館長黃曉偉介紹道。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著名劇作家黃宗江在報紙上看到一篇“農奴被農奴主砍傷后,被解放軍送往醫院救治”的報道,他立即前往醫院采訪。采訪中,這名傷者因受到醫護人員悉心照料而感動地說道:“我現在的手是人的手,腳是人的腳了!”黃宗江由此確立了《農奴》想要表達的主題,電影片尾曲的歌詞“喜馬拉雅山再高也有頂,雅魯藏布江再長也有源,藏族人民再苦也有邊,共產黨來了苦變甜”與電影一起成為經典。
《農奴》上映后在海內外獲得廣泛關注,不僅是因為題材的重要性,也得益于歷史細節的考究。片中使用的氆氌氈袍、頭飾均參照當時的真實著裝定制,這些服裝連同人物格桑的手繪圖如今都是中國電影博物館的展品。
“展覽以生動的藝術形象、精彩的故事內容,重點展現電影中蘊含的紅色基因和民族精神,從而讓觀眾在電影歷史發展中聆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故事,這是中國電影博物館的獨特之處?!秉S曉偉說道。
是博物館,更是“大學?!?/strong>
從早期具有民族特色的少兒電影到如今動畫里的“中國風”,電影制作場景的復現闡釋了人物的“前世今生”,經典電影的手稿展出更是讓網友大呼“回憶殺”。
展柜中,阿凡提悠然自得地側臥于臺上,孫悟空揮舞著金箍棒欲與二郎神一戰……一眾栩栩如生的電影人物模型重現銀幕經典。其中,木偶動畫《阿凡提》還享有1:1還原戲幕場景、解說拍攝過程的“高級待遇”。
“這是中國最早的‘手辦’?!敝袊娪安┪镳^社會教育部副主任黃婷笑著說。據介紹,館內展出了近年崛起的多部國產動漫電影的分鏡手稿和動態海報,觀眾得以了解大圣、白娘子等經典影視角色的創作過程。
對于孩子們來說,博物館不僅能看,還能“玩”。電影博物館對標青少年課標課表研發《電影中的傳統文化》《電影中的科學》精品課,參觀者可以通過繪制像素畫、制作擬音工具“雨棍”,了解數字電影的成像、配音以及后期制作過程……這些好看又好玩的展覽和課程不僅僅停留在北京的展館里,還在電影博物館的推動下,走進了更多民族地區的中小學校。
此外,電影博物館還有一項持續了15年的特色項目“中華少兒電影配音活動”,來自內蒙古、新疆、廣西、臺灣、香港、澳門及部分海外地區的學生參與其中,為《閃閃的紅星》《長安三萬里》等紅色題材和中國傳統文化電影配音。
每逢一些民族節日或“民族團結月”,電影博物館會組織相關的民俗活動,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放映民族電影,并開設“電影大講堂”。
“這種以文化形式創新的體驗活動,也是一堂思政教育課,能讓參與活動的同學們體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成果,并由此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秉S曉偉說。
在展陳、社教不斷創新的同時,理論研究也在不斷深入。中國電影博物館研究部副主任高越介紹說:“中國電影博物館電影史研究所基于權威完整的電影歷史陳列和豐富的電影藏品,開展電影歷史與文化研究,其中也有針對《草原英雄小姐妹》等民族題材影片影人開展的深入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研究成果。中國電影博物館館刊《影博·影響》不定期開展民族題材影片專題策劃,刊發當下民族題材影片影評等相關文章,在研究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民族題材電影在記錄人民群眾生活、呈現世界電影多樣性、推動中國電影藝術探索等各方面都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黃曉偉表示,“作為博物館,我們歡迎更多的民族題材電影的創作探索,博物館也應該成為民族題材電影傳播的重要的平臺,讓更多的觀眾了解這類電影、喜愛這類電影?!?完)(《中國新聞》報作者 尹李梅 宋珂欣 報道)
文娛新聞精選:
- 2025年01月22日 21:30:09
- 2025年01月22日 14:03:27
- 2025年01月22日 13:55:16
- 2025年01月22日 13:54:06
- 2025年01月22日 12: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