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時評·我們的節日】首個“非遺版”春節 共享歡樂中國年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擁有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歷史底蘊。去年12月4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將“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意味著,我們今年迎來首個“非遺版”春節。
安徽歙縣,瞻淇魚燈表演
銀蛇曼舞迎春來。在江蘇南京,名列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秦淮燈會璀璨亮燈,升騰的年味、民俗味撲面而來;在安徽歙縣瞻淇村,“游”過800年歷史的魚燈在當地“村晚”亮相,非遺瞻淇魚燈通過直播被更多人看見;在廣東汕頭潮陽區,融匯戲劇、舞蹈、武術等多種元素于一體的英歌再次舞動,氣勢澎湃,韻味十足……新春到來,各地迎新氛圍儀式滿滿,“非遺”唱主角,年味更醇厚。
盤點今年各地豐富多彩的活動,“非遺味”最濃郁,一個重要原因是,春節與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息息相關。早在2006年,春節就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隨著中華文化在海外傳播范圍日趨擴大,春節的全球影響力也日益提升。如今,春節申遺成功,各地舉行各式非遺活動,就更有特殊意義。一方面,在充滿儀式感的慶?;顒又?,不僅寄托了我們中國人辭舊迎新、祈福納祥、團圓美滿的樸素情感,也在傳承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另一方面,這種傳承既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讓春節的“國際范兒”越來越足,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出去。
2025“歡樂春節”新春慶典晚會在德國柏林舉行
放眼全球,已有很多國家的人們在以不同方式迎接春節。譬如,在匈牙利布達佩斯新春廟會上,民眾興致勃勃地體驗吹糖人、中國書法等互動活動;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舞獅、武術、民樂表演精彩紛呈,當地民眾還有機會趕大集、逛廟會、品嘗地道的中國美食;在德國漢堡豫園內,中德藝術團體攜手中文學校,共同呈現一場精彩的文藝表演,讓現場觀眾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在中國春節里扮演的重要角色……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近20個國家將春節作為法定節假日,全球約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慶祝春節,各式中國年貨火熱出海,走俏全球。
與此同時,“非遺春節+免簽入境”正以實力圈粉,讓更多海外游客赴中國過春節,近距離感受節日的熱鬧與喜慶。相關部門表示,歡迎更多外國朋友來到中國、看見中國、感受中國,與中國人民一起親身體驗春節的喜慶歡樂,感受春節的文化魅力。
“百節年為首,四季春為先?!笨梢哉f,“非遺版”春節既是世界“打開”文化中國的一把鑰匙,也是展現中華文化的一扇窗口。隨著中華優秀傳統習俗在春節里不斷煥發新光彩,其蘊含的價值理念與精神追求也將在全球范圍內獲得更多關注與認同。(央廣網特約評論員 秦川)

- 專題:2025網絡中國節·春節

文娛新聞精選:
- 2025年02月20日 13:35:52
- 2025年02月20日 11:39:32
- 2025年02月20日 11:29:12
- 2025年02月20日 09:05:37
- 2025年02月19日 21: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