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會
林墉妙言
重復以往的東西,可能越重復就越成熟,但不是我的追求。
看了太多的書,才知道我自己有很多的害怕,有很多的不敢亂說。別人是越來越覺得自己偉大,我則是越來越怕。
哪怕生命到了最后,也不會放棄,這才叫真正的畫家。
大師一定是一輩子都在克服“難”。大師一定是不愉快的,如果很愉快,那一定是假大師!
越是藝術,越不自由。
“三章”林墉
我刻了個圖章,叫“我怕”,不斷地蓋不斷地蓋,到處都是“我怕”“我怕”。別人是越來越覺得自己偉大,我則是越來越怕。
我還刻了個“沒有”,不斷地蓋不斷地蓋。我不要自己很厲害,“沒有”是我的座右銘。
我還刻了個“不哭”,壓力很多,不斷地蓋不斷地蓋,“不哭”“不哭”。
藝術,越是有限制越是有自由。
“畫”說林墉
近二十年來,林墉的中國畫大體有以下幾種樣式。
其一,年輕女性肖像,1979年至1981年間居多,呈現年輕女性的資質和心靈。
其二,女人體系列。這一藝術視角,20年來未曾中斷,技法變化多端,或寫生,或意想或柔筆線描如流水。
其三,古代人物或仙佛造像,尤以靈馗和古代文人造像最具有特色。
其四,域外風情,以訪問巴基斯坦、印度時速寫得稿為代表。作品造型堅實且具生命力,乃林墉藝術最高點。
人物介紹
林墉
1942年4月23日出生。廣東潮州人,1966年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畫院副院長、省美協主席。現任廣東省文聯副主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一級美術師。1989年任第六屆全國美展評選委員會副主任,1991年受聘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
本月6日下午,廣州,煩囂的五羊新城,平靜的林墉住所。明凈的幾案旁,堆放著一大堆書籍,一看,幾乎全和元曲有關,《元曲三百首》、《元曲欣賞》……墻上,懸掛著一幅似乎還沒有完成的水彩畫,表現的是蕉林風景,大筆縱橫,汪洋恣意。
林墉的狀態很好,精神矍鑠。而且,比以前更雍容,更深邃。
這些年,林墉深居簡出,成為大隱隱于市的隱者。但兩個多鐘頭的采訪下來,我們發現他的“思維風暴”,從來沒有停歇過。
生活
白天爬山晚上與朋友神聊
眼睛很差勁畫山水沒問題
羊城晚報:讀者都很牽掛林老師,想知道您的身體狀況現在如何了?
林墉:我現在每天9點鐘左右去爬白云山,12點回來。爬白云山可以爬到山頂,然后再回來。下午一般是休息。5點多就在附近繞一圈,半個鐘頭左右,晚上朋友來了就胡說八道。不來就畫畫。和原來一個樣子。
我現在看書少一點了。自己感覺這幾年眼睛很差勁。兩個眼睛看東西不一致,右眼有點歪(以右手指右眼)。好在本人心眼不歪!(畫家眼睛出了毛病)我想糟糕了。有時候寫字,我以為已經寫好了,誰知道又寫多了一橫。這樣畫人物有問題了。但畫山水沒問題!我還有三年就70歲了,本來就不應該畫人物了。
羊城晚報:很多大畫家的藝術飛躍都是發生在患病之后,如黃賓虹、賴少其等人。人家都說,黃賓虹正是眼睛不好了之后畫得特別好。
林墉:的確有這樣的例子,生病后畫的畫特別好。但也不可排除:假如他沒問題的話,可能畫得更好。我想,好的畫家的脾氣總是:非畫好不可,無論發生什么。
追求
喜歡震撼喜歡尋找新角度
畫畫怎么畫關鍵在文化性
羊城晚報:人物畫和山水畫,哪個畫起來更得心應手?
林墉:我不知道別人如何,我感覺都很刺激。我會找到一個我認為很有意思的角度來畫,我不會重復我原來的角度。有的畫家畫同一樣東西越畫越熟練,越畫越豐富,我不喜歡這樣子。我總喜歡自己找到新的角度。我還有很多角度沒有畫完。越畫越熟練,我不喜歡,我喜歡、追求“震撼”。
羊城晚報:請問什么叫“震撼”?什么樣的作品可以算得上“震撼”?
林墉:“震撼”,是我自己創造的、找到另外一個不重復的東西。當然,可以是大“震撼”,可以是小“震撼”,哪怕只有一點,但這一點很要緊。我追求的是“搞搞震”。重復以往的東西,可能越重復就越成熟,但不是我的追求。
羊城晚報:按照我們的理解,“震撼”分三個層次,視覺的、情感的、文化的,文化上達到的高度可能會讓“震撼”更久更深。
林墉:那是對的,我要的就是文化本身的震撼。文化的圈子太大,走來走去都沒走夠,我自己把文化看得很重。畫畫該怎么畫?關鍵是文化性。一張畫如果有了一點稍微有文化性的新的想法,也是難得。太多的畫家,很容易墮入技術性的層面而不可自拔,很容易被一種表面的所謂感染力迷惑,很容易覺得這就夠了。這還是站在邊上。文化的天地太廣太深了。歷史上留下來的繪畫作品,文學性、文化性較多的作品大概一直不是很多。現在,廣東更加缺乏這種畫家。問題比較大。現在我們缺少具有文化含量的美術作品。我以前不會這么說,這十來年,比較冷靜,想清楚了,就是有這個問題。太多的人,很容易滿足于技術。
態度
藝術不在新舊而在好不好
只講形太膚淺文化應第一
羊城晚報:有畫家說,畫畫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因此“畫家怎么可能沒文化呢”。但我想,現在到處都是性博覽會,按照這樣的邏輯,做愛也是一種文化。但這種文化的層次高不高呢?還可以說說張藝謀,以前他表現中國文化的電影爭議很大,因為他的電影給外國人造成了一個錯覺,以為大紅燈籠、封建迷信就是中國文化。但現在好了,通過奧運會,他讓外國人對中國文化有了重新認識:原來中國文化是如此燦爛、包容、高雅。一個藝術家、一個畫家應該對文化抱有什么樣的態度?
林墉:藝術家對“文化”這個詞,不應該和一般人想的一樣。中國繪畫是累積了那么多年才逐步形成極為深厚的藝術樣式。我們對藝術作品,老是說“新”呀“新”呀,這說法太表面。藝術不在新舊,而在好不好、重不重、深不深、高不高、美不美。不在新不新。一件作品過了十年、百年,開始是新的,很快就舊了。但好的作品舊了一樣受人喜歡。現在畫的,新得不得了,但是很不好。作品有新意,不要高興,只是一種狀態而已。新了,很好;舊了,本來就好得很,怕什么。廣東的很多畫家,認為畫到形好、形式新就很滿足了。
羊城晚報:王肇民先生也說,“形是一切”。他這句話讓很多人產生了迷惑。
林墉:王肇民先生說這句話是有針對性的,是針對那些連形本身的獨立性都搞不清楚的人。但作為繪畫,只講到形,太膚淺了。形象和形式的問題,形是第一的,但作為整個藝術,它不是第一。應該是文化第一。回到剛剛說的,畫畫,如果只講造型本身的形,太簡單了。應該想得寬一點,這樣天地會大很多。現在很多藝術家說,我會畫老虎,白老虎會畫,公的老虎也會畫。墮入“形”里。那就成問題了。廣東很多畫家就是這樣子的。很糟糕,很嚴重。
借鑒
繪畫重文化探尋藝術規律
曲和唱有規律填曲很投入
羊城晚報:文化文化,我們注意到,您特別注重繪畫的文化含量,自己也在身體力行,比如你最近正在很投入地填曲。填曲對畫畫真的有影響嗎?
林墉:很有影響!曲是可以唱的,一定可以唱,這樣要求就更加窄了。曲和唱本身應該有規律,這是一定要承認的,如果這個規律沒有掌握,那就不可能來談這個問題。畫畫很神奇。現在很多人喜歡在畫畫里尋找自由,很流行。實際上如果很自由,那只是自我感覺很好而已。藝術上,越是藝術,越不自由。你要明白這個天地就是如此。藝術是你一定要達到熟練掌握藝術規律的境界你才可以自由一點點。如果你坐在這里傻乎乎地看看和笑笑,那不叫自由。為了掌握藝術規律,天天晚上睡不著,那個境界才好一點。越是有限制越是有規定,才能夠走到自由的境界。
我填元曲這么多年大概累積了有一兩百首。我正在練習。最后可能就是那么一兩首拿得出手。
規律
看了太多書才知很多害怕
藝術越是有限制越有自由
羊城晚報:具體到中國畫,其藝術規律何在?您達到這個充分掌握這個規律的境界了嗎?
林墉:我是越老越茫然!看了太多的書,才知道我自己有很多的害怕,有很多的不敢亂說。我刻了個圖章,叫“我怕”,不斷地蓋不斷地蓋,到處都是“我怕”“我怕”。別人是越來越覺得自己偉大,我則是越來越怕。我還刻了個“沒有”,不斷地蓋不斷地蓋。我不要自己很厲害,“沒有”是我的座右銘。我還刻了個“不哭”,壓力很多,不斷地蓋不斷地蓋,“不哭”“不哭”。作為一個人,我那么老了,更需要“不怕”和“不哭”,像抱著個孩子一樣,鼓勵他“再走吧”“再走吧”。藝術,越是有限制越是有自由。這是個大問題。一定要面對這個問題,不然沒有到達另外一個境界的可能。
有了這個覺悟,我才明白這一些事情。現在我就覺得畫畫和政治是兩碼事。有時候有的人畫得非常政治化,是可以的,也應該的,現在很多展覽有很強的政治性,以后也會有。我們不斷有作品因為政治而產生,但留給歷史的,可能不是僅僅因為政治性。我不是說這樣不好,這也是部分畫家的需要和熱愛,
但問題你要明白,歷史上留下來的作品,還有很多很感人的作品不是政治性的。
觀念
作品勿僅停留在政治性上
曾三年沒畫覺觀念有問題
羊城晚報:您的作品也有很多政治性的,當然,也有很多是注重藝術性的。您自己覺得自己的作品能不能留給歷史?
林墉:我的悲哀,是曾經畫了不少政治性的作品,這樣說,不是說畫政治性的畫是錯誤的。我是說我自己覺悟得太晚。如果比較早覺悟的話,可以早一點覺悟到除了政治性作品外,還應該有另外一批作品。但并非很容易。我現在有了悟性,悟到作品不要僅僅停留在政治性上。
羊城晚報:政治性題材也留下了很多繪畫經典。這些作品,政治性和藝術性并不矛盾。畫家間接地為政治服務,而非表面的迎合政治、表現政治內容,更多地注重藝術性,這和政治性離得也不算太遠吧?
林墉:以我來說,40多歲前,基本上作品都是因為政治性才產生的,這些作品為什么會產生,太簡單。生活的需要。后來到了五十五六歲,有了一些覺悟,思考該如何走。我曾經有三年沒有畫畫,當然是因為病,但也覺得自己的觀念有問題。病的時候很嚴重,連字都忘記了,畫也不畫了。等于重新做人,作為一個畫家,這很不容易。現在你可以看到我的“再畫印度”,31件,我心中有了數。很明確的,沒想到政治。我自己才找到自己,我畫的是愛心,31張,就是愛,畫了很多受苦的孩子,如畫了一個孩子沒有衣服穿,天地干枯,樹只剩下兩根,非常孤獨,孩子是光頭的形象,非常悲哀的生活。這種畫看了就想哭。別人也許沒什么想法。這卻是我所追求的,心里很激動。我的作品顯得不偉大、不深刻,我通過自己的經歷,才知道不要隨便偉大不要隨便深刻。我自己曾經想過,我不適合再充當美術界的什么要人。
畫種
畫了50年人物應趕畫山水
找到內心山水覺得自由了
羊城晚報:您現在有兩個關鍵詞:愛心和藝術性。您現在畫山水畫,眼睛不好不是真正的理由吧?山水畫是否更能滿足您對藝術性的追求?
林墉:你剛才講的,有的人病了之后才轉入另外一種狀態。生命即將結束,哪怕生命到了最后,也不會放棄,這才叫真正的畫家,真正的藝術家是不會結束的。
羊城晚報:很多中國畫家,到了最后都會選擇山水畫。幾千年以來,山水是中國文化人心靈的歸宿,您現在畫山水畫,是否是您對中國傳統文化充分領悟后的一種自發選擇?
林墉:我畫了50年的人物,還沒畫好,病了之后,感覺到應該趕緊去畫山水,這是另外一個天地。中國畫家,自己應該首先知道,“山水”這兩個字意味著什么!
羊城晚報:山水可以寄托中國文人情懷。
林墉:我五六年前到從化賓館,有了悟性,畫山水。我現在畫的山水,是我心里的山水,不是旅游的山水,也不是說有一個房子可以住人的山水。我找到了我內心的山水,所以我覺得自由了,我該自由了。悟到了。
大師
能稱大師即達到難的境界
有人稱我大師是開我玩笑
羊城晚報:記得您曾經說過:成就一個“大師”必須經歷痛苦的磨練。什么樣的人才可以稱得上“大師”?
林墉:“大師”,可以提到這個角度和高度來衡量的,關鍵是,你有沒有走到“難”———困難的“難”。不少畫家,一輩子都很得意,那是因為他們還沒走到“難”的天地。作為一個畫家,什么叫“大師”?就是走到“難”的高度,達到“難”的境界:難以完成、難以完整、難以超越。作為一個“大師”,就是他帶來了不少的“難”,然后把它解決了,哪怕只解決了一點,那就是克服了一點“難”,大師一定是一輩子都在克服“難”。大師一定是不愉快的,如果很愉快,那一定是假大師!
羊城晚報:我看到廖新波先生的博客里有您的一張畫,他在博文里也稱您“大師”,您怎么看?
林墉:我雖然差三歲就七十了,但從來沒有走到這個邊緣,有人這么稱呼我,那是拿我開玩笑,高興一下。我自己也很清楚,是在開玩笑。
境界
作品走到的境界只是霸道
追求更豐厚雍容還達不到
羊城晚報:按照您剛才的說法,那能不能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您在藝術上還沒有遇到“難”?
林墉:我天天都在難!
羊城晚報:那您要解決什么“難”?
林墉:我要解決“震撼”,我追求的是“撼”!我之所以迎難而上,就是這個難度。“震撼”是我往前邁的動力。這是文化上的震撼。
羊城晚報:您有一個展覽,名字非常特別也很震撼,《霸悍的恣麗》。
林墉:這個題目是比較準確地歸納了我藝術上的特點。我的作品“比較霸道”。
羊城晚報:也許,在中國的審美理想里,“霸道”還不是最高境界。中庸、優雅、雍容、含蓄、雅致可能更高。
林墉:我知道。沒錯。我自己也明白,但我目前達到的只是霸道。我走到的境界只是霸道。你看我的畫,就是霸道。霸道并不是高。我們追求的應該是更加豐厚、雍容。我還達不到。王璜生在起這個名字的時候,只是為了準確歸納我之前的作品的特點而已。更加雍容,我還沒有走到那一步。“雍容”這個詞,很不簡單,很不容易。你要知道我以前的脾氣,很急,所以產生了很霸悍的作品。
我坦白交代,我還可以平穩一點的。跳啊跳啊,現在不會了。聽人家說話,他不說了,我才來說。我達到了這個水準。以前可不是。
前行
對自己不滿足又覺很無奈
藝術新飛躍請給一段時間
羊城晚報:記得去年采訪您,我們的文章最后一段說,林墉先生的藝術也許要產生飛躍了,讓我們期待和祝福林墉。這一天什么時候到來?
林墉:我都記住了。但是,你要知道,要真正做到,不容易。你得給我一段時間。大概這個時間不是一兩年。你告訴我的,我自己也感受到了。我還是比較薄,再給我一段時間,等我再累積一下。我可以告訴你,現在我自己正是處于一種對自己不滿足、自己覺得很無奈的狀態,尤其是,還有三年就七十了,我自己也著急。但我希望能給我一段時間,這時間也不能太久。硬裝不行,別人來幫也不行。
羊城晚報:是啊,自然最好,就像花兒到了春天自然會燦爛開放。但別人或許也可以作點貢獻,就像假如沒有陳師曾,齊白石也許就不會出來一樣。還有,我們剛剛看過電影《梅蘭芳》,邱如白對梅蘭芳的成功起了極為關鍵的作用。您的藝術生涯里有這樣的知己、朋友嗎?
林墉:這樣的人不是說想了就來的,要靠緣分。這種人還得是高人,水準比你高,偏偏知道的人不多。這個是不容易的。這樣的事情不要硬來,不要裝。我很慚愧,我很孤獨。
感覺
我很孤獨哪怕天天有人捧
不知怎畫不知怎樣往前邁
羊城晚報:您這么一說,我又想起了《梅蘭芳》里的一句臺詞,大意是:沒有孤獨就沒有梅蘭芳。也許,同樣的道理,沒有孤獨也就沒有林墉?
林墉:我深有體會。我現在才能說出這句話。我現在處在孤獨的境況。很關鍵就是這一步。一定要走出孤獨這一步。天天孤獨,還天天往前邁。孤獨不是說沒有錢、沒有地位。但哪怕天天有人捧著我,也是孤獨。
羊城晚報:我們還真體會不了您的孤獨。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和狀態?
林墉:孤獨意味著不知道怎么畫,孤獨意味著不知道怎樣往前邁、往哪里邁。也許就差那么一點點就達到了目的,但就是不知道怎么邁。這才覺得真正的孤獨。邁下去都不知道會邁到哪里去!
畫壇
廣東畫壇最大問題沒文化
補文化但愿三五年有成果
羊城晚報:按照我們的理解,廣東很多畫家沒有您這種一意孤行的孤獨感,他們很熱鬧,當官的當官,進入市場的也挺火,他們因此滿足了。廣東畫壇問題很多,最大的問題在哪里?
林墉:問題也不多,所有問題就是因為沒文化!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沒文化。有人氣憤地對我說有人批評廣東畫家沒文化。我告訴他,我本人也沒有文化,很多需要累積的文化,我還沒有累積到。
羊城晚報:您過謙了,您勤于思考勤于讀書勤于寫作在圈內是出了名的。
林墉:也許正是這樣,我才敢這么說。我一輩子到現在,從文化的角度看,是一直往前,一直沒有停止。但我感覺到還不夠。我期待大家覺悟起來,不要滿足。
羊城晚報:廣東文聯主席劉斯奮先生在任廣東畫院院長的時候提出畫家要補文化,現在又成立了廣東人文藝術研究會,提出藝術家要提高綜合素養,打通文史哲,以求取得藝術上的突破。給人感覺廣東藝術界已經開始清醒并且行動起來了。是這樣的嗎?
林墉:有這樣的提法,很好。但愿三五年有些成果。一般來說,學術、藝術主要是由個人完成的事業。但是,讓人知道我們有這個價值取向,知道廣東畫家開始尊重文化,是不錯的。
羊城晚報:您現在對美術界還保持深度的觀察嗎?不過,無論您現在對廣東美術界關注不關注,您畫好畫就是對中國美術的最大貢獻。
林墉:我天天想的就是這些事。但不是美協具體要做的事。有人說美術現在不行了。永遠不行,但永遠在往前邁。廣東畫壇最大的問題是沒文化。但也不是一下子可以解決的,畫家也不可能一下子“重新做人”,也不是坐下來裝模作樣看幾本書就可以解決問題的。
我之前計劃辦畫展的,但去年1月份又決定不展了,書也不印了,因為我感覺不滿足了。我沒有這個勇氣了。我現在見人不多。一般別人來訪,我也是不接受的。
文/本報記者 張演欽 圖/本報記者 闕道華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