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是怎么煉成的?
一位作者在自己作品集的自我介紹里印著:國學大師文懷沙先生譽為“五百年來一奇才”。當然,這樣的人很多。比如一個小說作者,公然聲稱自己的作品是受楊絳先生贊揚的。
許多人都樂意提到自己被“國學大師”所看重,盡管文懷沙未必樂意把自己稱為“國學大師”。據1990年代曾以硬筆書法知名的龐中華回憶,當年他是一個地質隊里的無名小輩,文懷沙對他寫的字,還是有所提攜的。
陳明遠分析,現在是商品社會,文化是值錢的,這就無怪乎文懷沙之流要被利用了。“他的大筆一揮可都是白花花的銀子,炒出來的花生香噴噴,傍上的女人臊氣足。什么‘國學大師’?還不是炒做,被一些小人捧來賺錢當槍使。”
在陳明遠眼中,中國民間社會或娛樂界需要文懷沙這樣的人。他的形象就是美髯公形象,也是典型的傳統國學家的標志形象,缺了這么一個老頑童,還真有點遺憾。“他往自己身上添些花草,弄點歷史掌故,待他百年后再揭曉也不遲。這年頭,誰不在妝扮?看他是無害還是有害的罷了。說得更徹底一些,他正是你們媒體哄抬出來的,抬著抬著,成了‘國學大師’。”
一位曾在1990年代前期較早地報道過文懷沙的記者向本刊表示,自己當年雖然知道文懷沙大致是怎樣的一個人,但還是不成熟地用了“大師”一詞。
“媒體人將文老抬著,總有人看不慣,就來一掃堂腿,吹喇叭、抬轎子的就突然改變身份,變成剝內衣、扒褲子的了。所有的看客這時共同得到了一種莫名的快感,一種勝利感,一種揭秘感。原來一個‘國學大師’就是這樣的底子!這倒有些苛刻了。”陳明遠說。
艾丹因此猜測,文肯定是得罪什么人了。“一些庸才,混得比文好的人,多了去了。光景德鎮,就有十幾位大師呢!”
陳明遠深入分析,實際上有些奸詐狡猾的書商是把文懷沙當作了“提線木偶”,利用他賺大錢。也像馬戲班主把他當騎在羊背上轉圈的猴兒,利用猴兒的虛榮心衣冠作秀,而耍猴的主子在幕后售書發財、漁翁得利,他還暗自得意呢!
“過去出版界有過明令,禁止高碼洋的書。這里面有很大的貓膩,就是本來只能定200元的書,定價2000元一套,然后一折、二折賣給商人或官員,中間有很大的回扣,雙方得益。”曾經做過出版人的詩人葉匡政說。
徐晉如博士認為,文懷沙的“國學大師”頭銜來自“文化江湖”的需要。“‘文化江湖’這個領域與精英文化無關,與大眾文化無關。這個江湖由一些附庸風雅的官員和暴發戶、地方上的文化團體、各地想靠文字繪畫出名發財的不第秀才,以及借機造勢的商人組成。他們沒誰知道文懷沙的過去,沒誰了解文肚子里究竟有沒有墨水,他們沒有評判的能力。正是在這個‘文化江湖’中,文懷沙如魚得水。業內把文懷沙編的《四部文明》歸類作‘大書’,‘大書’就是腐敗書。”
“他掙那點錢,那算什么錢?電視劇不也掙錢嗎?這點事算什么事?再說,編書也還是造福呢。”艾丹說。
一位美術界人士說:現在的字畫成了給官員送禮的好東西,所以很多搞美術的往政界攀爬,受政界人士喜歡,自己的東西才能賣個好價錢。現在政府也命名很多大師,工藝美術大師什么的。有的人狗屁都不是。真的大師,要由后人評。梵高是大師,但他生前只賣出一張畫。
“全中國畫畫的人都來北京,幾十萬,都想著怎么辦展覽,然后怎么請個官來剪彩,出個畫冊,開頭都是領導的照片,狐假虎威啊。”
“他講得多,寫得少,又缺乏記錄。在口頭傳播的時代,讓人記住是沒問題的。但在傳媒時代出名,公眾形象就被扭曲、變形了。這對于他的晚年,也許是一件不好的事。”艾丹惋惜地說。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文懷沙這樣解釋自己為什么住賓館,很多“大師”也好像住賓館,匆匆而來,匆匆而去。
作者: 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衛毅 吳虹飛 實習記者 唐躍 發自北京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