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動了好一陣子的“獸首事件”讓蔡銘超飽受爭議。顯然是受到了這種輿論的影響,蔡銘超近日在接受楊瀾專訪時表示:好像突然間有種很猥瑣的感覺,包括見到北京的一些同行,感覺自己好像做小偷一樣,心里很不舒服(3月16日《揚子晚報》)。
如果說,國人當初圍繞獸首拍賣“上綱上線”,賦予獸首太多民族尊嚴的意義,這種過度反應有失偏頗并非理性的話,那么現在,輿論揪住蔡銘超不放,并將其上升到“影響中國人誠信形象”的高度,性質并無不同。拋開“獸首事件”所有的復雜背景,單就蔡銘超的行為本身看,確實是失信,但也確實只是他的個人行為。一個個人行為就能動搖一些人心里整體“國民誠信形象”的根基,這種現象很值得做一些文化學的思考。
翻開5000年文明史,從“曾子殺豬教子”到“季布一諾千金”,一個個誠信美談證明了這一點。但中國人的誠信,更多的是靠道德的約束來實現的:自身的道德修養,以及外界的道德環境和壓力,這在費孝通先生關于封建“鄉村社會”的特點中已有論述。這樣的“誠信形象”,由于是靠社會的個體誠信來樹立并維系的,任何一個個體的言行都會對整體形象產生很大的影響,整體社會的誠信就容易處于一種不穩定狀態。
現代社會的誠信,則更注重運用制度約束來實現,個體失信并不會對社會整體誠信構成太大影響,制度不完善或不被遵守,才是人們最擔心的誠信問題。比如當前,社會信用體系建立最完善的美國,它包括嚴密的個人信用檔案登記制度、規范的個人信用評估機制、健全的信用法律體系等,這就是為什么即便看到麥道夫詐騙500億美元,美國人也不擔心“國家誠信形象”受損,因為詐騙只是麥道夫個人失信,國家的信用體系仍處于正常狀態并不斷被完善。
過于倚賴道德約束的“中國式誠信”顯然已難以適應現代社會,建立理性的信用制度約束勢在必行。雖然,早在上世紀90年代,我國就開始了信用制度領域的探索,2003年,國務院甚至還提出5年內基本建立社會信用體系的目標,但回過頭來看,這一領域的建設一直是蝸牛速度,并多次“食言”,實在難以令人滿意。“獸首事件”再次表明,直到今天,我們仍然沒有擺脫“中國式誠信”的羈絆,構筑科學理性的現代信用體系仍任重而道遠。
(河南 郭 兵)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