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研究之謎”的答案
“解鈴還需系鈴人”。老舍的創作深受但丁及其《神曲》的影響,《四世同堂》是以《神曲》的“三部曲一百章”結構為范式并融合作者本人在抗戰中的生命體驗而進行創作的,因此破解“老舍研究之謎”也應當從《神曲》入手。現在通行版本的《神曲》分為“地獄篇”、“煉獄篇”、“天堂篇”三部分,每部分有三十三章,加上序詩,共一百章。“三”象征著“三位一體”,“十”象征著“完美”,“一百”是“十”乘“十”,象征著“完美之中的完美”。《四世同堂》分為《惶惑》、《饑荒》、《偷生》三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有三十四章,第二、三部分均為三十三章,總共一百章。《神曲》描寫了但丁游歷三界的旅行,田德望先生認為:“但丁以個人靈魂的進行歷程為例,啟發人們對自己的思想行動進行反省,對黑暗的社會現實加以注意,來促使意大利在政治上、道德上復興的早日實現。”《四世同堂》敘述了以祁家為代表的北平人淪為亡國奴后的精神歷程,也表達了相似的主題。
需要指出的是,《神曲》中的圣貝拉與《四世同堂》中的瑞全分別是促使但丁和瑞宣發生思想轉變的人物,而描寫但丁與瑞宣在思想發生轉變后的內容即兩部作品的“最后13章”都“丟失”了。但丁研究者普遍認為,《神曲》“最后13章”(第88章至100章)的“丟失”象征著人不可能完全理解神學,也不可能完全得到靈魂上的拯救,但丁也由此使象征著“完美之中的完美”的“三部曲一百章”結構留下一個永恒的缺憾,使之不能達到最完美的境界。
老舍在1950年在上海的《小說》雜志連載《饑荒》時,沒有把已在美國寫完并譯成英文簡本的《饑荒》全部發表,在發表至第87章時(連載時標為15-20章),《小說》雜志在第87章末尾標明“全文刊完”。這表明老舍是故意不發表“最后13章”。《四世同堂》第87章寫瑞宣在潛回北平從事抗日活動的弟弟瑞全的開導下,思想發生了轉變,不再猶豫彷徨,積極投身抗戰,為抗戰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這“最后13章”(第88章至100章)的“丟失”象征著北平人經歷抗戰的磨難之后仍然沒有擺脫傳統文化的因襲,仍然沒有得到靈魂上的拯救,仍將為自身的國民性弱點而受到“懲罰”,北平人的反抗活動并不能真正拯救深受中國傳統文化毒害的北平人,應當從精神層面上引入基督教的“信、望、愛”才能最終拯救北平人。同時也使象征著“完美之中的完美”的“三部曲一百章”結構留下一個永恒的缺憾。這也是作為早在1922年就正式受洗的基督徒老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反思與建構。
另外,這兩部巨著的“最后13章”還有一個相似的經歷:《神曲》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最后13章,后來終于有爭議地補齊100章;《四世同堂》也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13章,直到80年代中期馬小彌從英文簡譯本復譯之后才勉強地補齊。有關《神曲》最后13章的“丟失”與復得一共有3種說法:(1)是但丁原作,故意藏于一處,后托夢給兒子才找出;(2)是但丁之子雅各續作;(3)是雅各按但丁大綱原意整理完成。其中以第三種說法較為人們所接受。老舍也為《四世同堂》日后能夠破鏡重圓作了精心的安排:在美國出版英文簡譯本,寫信給當時在日本的冰心詳細介紹了“天堂篇”的完整提綱,后來發表于日本《橫濱大學論從》(1949年11月)。現在的《四世同堂》最后13章是從英文簡譯本復譯回來的,只是原著的一個縮寫。
老舍在1942年評論《神曲》時說:“世界上只有一本無可摹仿的大書,就是《神曲》。它的氣魄之大,結構之精,永遠使文藝學徒自慚自立。”老舍正是在這種意義上摹仿但丁的《神曲》創作了《四世同堂》,實現了自己“要寫出象《神曲》那樣完整的東西”的愿望。而且,他為了摹仿但丁的《神曲》,故意留下不完滿的缺憾,沒有發表《四世同堂》的最后13章,這就是“老舍研究之謎”的答案。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