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文化新聞
          頂級學術刊物遭遇尷尬 成學術造假推波助瀾幫兇?(2)
        2009年03月29日 13:56 來源:深圳特區報 發表評論  【字體:↑大 ↓小
        貝爾實驗室博物館內的世界第一部電話。
            2007年5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招生辦負責人瑪麗莉·瓊斯因學歷造假辭職。
        【點擊查看其它圖片】

          法國 虛假射線下的一場鬧劇

          舍恩靠幾組偽造的數據裝點出一顆“學術新星”,在學術造假這個行當上,比他早百年前,有位法國“老前輩”走得比他還遠,他甚至偽造出一種射線來。

          由于受倫琴憑借發現X射線獲首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鼓舞,上世紀初,“射線熱”席卷了整個學術界,很多人都來探索這個未知的領域,法國南錫大學物理教授布朗洛就是其中之一。

          布朗洛當時是成名已久的物理學家,由于在電磁學領域的成就,當選法國科學院通訊院士并兩次獲得科學院大獎。1903年,他在研究X射線的偏振現象時,遇到了類似倫琴一樣的運氣。他的實驗材料是一根放在密閉鐵管中的熱鉑絲,鐵管留了一條鋁做的細縫。他注意到,從中射出的射線似乎能夠讓附近煤氣燈的火焰變得更亮,而且還能讓熒光屏變得更亮。他認定這也是一種未知的新射線,取名為“N射線”。

          布朗洛迫不及待地發表論文宣布N射線的存在,在三年內發表了26篇相關論文和一部著作。其他法國科學家也紛紛跟進,有120多名科學家發表了近300篇研究N射線的論文。法國官方雜志《情況報告》在1904年幾乎有上百篇關于“N射線”的文章發表,占它在這段時間發表的全部物理學論文的15%。“N射線”的發現造成巨大聲勢,法國科學院當年就決定授予布朗德洛特2萬法郎的勒貢特獎和一枚金質獎章。

          法國物理學家雖對“N射線”的研究進行得如火如荼,但他們的德國、英國和美國同行們卻無法重復布朗洛的發現,射線總不會有地域歧視,因此他們開始對此產生懷疑。

          最初,各國科學家只是不相信布朗洛本人,認為布朗洛發現的效應只是一種光學上的幻覺,后來擴展到人為整個法國物理界存在某種非常不健全的集體作弊機制。1904年,以善于揭露偽科學著稱的美國著名物理學家伍德教授決定到布朗洛實驗室看個究竟。

          1904年夏天,伍德拜訪了布朗洛實驗室。布朗洛熱情地向伍德演示“N射線”實驗。這些實驗都是在暗室中進行的,這就讓伍德有了檢驗的機會。在實驗中,布朗洛把一把銼刀放在眼睛旁,聲稱銼刀發出的“N射線”使得他的視力增強,能夠看清遠處夜光鐘的指針。伍德提出替他握銼刀,但悄悄換成木尺,按布朗洛的說法,木頭不能發出N射線,但是布朗洛同樣聲稱看清了指針。

          另一個實驗是N射線的折射實驗,布朗洛準確地從屏幕上一條條讀出了N射線的頻譜,他不知道的是,伍德早已偷偷地把鋁質棱鏡拿走藏到兜里,N射線根本不應該發生折射!

          伍德在實驗結束后向《自然》雜志投稿把這場公開試驗和整個“N射線”的秘密完整真實地披露了出來。《自然》雜志在1904年9月29日刊登這篇文章,合理地說明了所有“N射線”的效應都是源于主觀妄想。這對于“N射線”造成致命一擊,轟動一時的“N射線”開始銷聲匿跡。

          距離N射線的學術造假案雖已有百多年時間了,法國仍未出臺任何專門針對在學術上弄虛作假的法律法規,各研究單位除了提倡加強行業道德教育,也只能通過制定科研人員行為準則和科研成果評價機制等措施規范科研工作。

          比如法國國家科研中心就成立了科學倫理委員會,該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教育研究人員尊重科學倫理,正確處理個人研究自由和對社會義務的關系,他們重視對科研人員的整體評價,避免研究人員因過度追求眼前利益而鋌而走險。

          布朗洛直到死之前還在著書立說、發表演講,他一直堅持認為N射線是真實存在的,只是太過微妙,不能用簡單的實驗來驗證——或許執著如此,亦不能用學術造假,而只能用集體的學術鬧劇來形容了。

          鏈接

          頂級學術刊物的尷尬

          在一樁樁學術造假案中,屢屢出現《自然》、《科學》等頂級學術刊物的名字,然而它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多種多樣:有時是推波助瀾的幫兇,那些造假者利用刊物的審查漏洞,拿出發表在上面的虛假論文為自己成果的“真實性”提供強力作證,比如無論黃禹錫還是舍恩,都憑借一篇篇“重量級”文章奠定了學術地位;有時這些刊物卻又能化身為正義使者,登高一呼,以正視聽,讓虛假的東西無所遁形。

          其實在科技界,科研成果報告能否在知名科學刊物上發表,是評判該成果是否得到認可的重要標志。因此,專業期刊實際上是防止學術不端行為造成惡劣影響的“看門狗”。

          為了做好“看門”的工作,專業期刊發表的文章一般都要經過專家學者的層層把關才能公之于眾。以權威的《科學》雜志為例,《科學》雜志有一個專門的審稿編委會,由來自全世界的100多名頂尖科學家組成,他們負責審定提交到《科學》雜志各類論文的重要性和可信度。

          頂級學術刊物都會嚴格按照科學界通行的同行評議程序審定論文,即論文發表之前必須通過同行的評議,這些論文只有約四分之一能通過編委會的審查,然后由外部專家進行匿名評議。而能夠最終“闖關”成功并發表的,在收到的論文總數中不足6%。

          此外,對一些闡釋敏感發現內容的論文,學術刊物的審查工作異常謹慎嚴格。這些論文是指那些可能與人們的直覺相悖的科學發現,以及有可能引起媒體或政界強烈關注的、具有轟動效應的研究成果。這類論文提交后,除常規審查外,還應額外再接受一層審核,如要求論文作者提供更全面的論文原始數據等。

          不過,再嚴密的審查工作也不可能完全封堵住所有造假者,一些造假成果最終仍會被刊登,只是事后才被發現數據或結果有假。如舍恩曾在2001年10月份與其同事聯合發表的一篇關于利用單一有機分子制造世界上最小的納米晶體管的論文。曾受到輿論的高度重視,并與其他一些納米科技一起,被《科學》雜志評為當年世界科技重大突破之一。

          有科學家認為,在這個充滿浮躁的年代,《科學》和《自然》等頂級雜志或許已經染上了這樣一種病癥,為了爭先發表具有新聞轟動效應的研究成果,有時也會犧牲論文的品質,看來身處學術打假第一線的學術刊物,它的工作和角色確實尷尬。(孔令龍)

        [上一頁] [1] [2]

        【編輯:吳歆
          ----- 文化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色欲_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不卡在线_欧美一级高清片在线观看_99国严欧美久久久精品l5l
          <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 | 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 | 日本一本亚洲观看区 | 中文字乱码区2022 |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观看 | 午夜福利国产在线观看1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