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干的毛澤民與父親一起讓家庭走上富裕之路
過去,人們從埃德加·斯諾采訪整理的《毛澤東自傳》一書中得知,毛澤東的家庭成分是“富農”。然而,毛澤東的家庭是何時走向富裕?怎樣一步一步地走向富裕?又是靠誰走向富裕的?卻難以探究。當存放在俄羅斯政治歷史檔案館中的毛澤東《個人履歷表》和毛澤民的《個人簡歷》被找到后,這些問題便有了清晰的答案。
在《履歷表》第28項“父親”一欄中,毛澤民清晰地填寫著:
毛順生。生于1866年(應為1870年——作者注)的湖南省,湘潭縣西二區韶山南岸村。卅歲以前,專為耕種,卅歲后,耕種兼農村販賣商業。按中國蘇維埃階級分析,最后三年是富農。原有祖田十五畝,半棟房屋,兩塊柴山,但負債很多,經勤苦努力,于1915年買叔父田七畝,但仍負債,1915~1918年商業順利,得走上富裕的中農,1928年被(國民黨)沒收。1919年去世。
在毛澤民本人的《個人簡歷》中也有同樣的記載
父親務農兼經鄉村販賣商,是一個善于用改良方法的剝削者,因此,使家庭由貧農、中農到富農,但達到富農地位僅二三年,父母同年去世,家庭因之解散。
從這些檔案材料不難看出:毛家祖上是貧農;在1900年以前,即毛順生30歲以前,完全靠種田來養家糊口;在此之后,他除了種田外,還兼做販賣糧食之類的買賣,家庭條件雖然有所改善,但仍然負債;只是在1915年至1918年,由于商業順利,毛家才走上富裕之路,生活變得殷實起來。
應該說,毛順生是個聰明、勤勞,潛在“資本主義自發勢力”的新型農民。然而,他的“發跡”離不開他所處的時代大環境。
1887年,17歲的毛順生開始當家理事。他在接過祖上分得的田產和屋產時,也接過了家庭債務和生活重擔。毛順生的父親毛恩普是個老實厚道的種田人,一生勞碌,不僅未能發家致富,反倒欠下不少債務,不得不把祖上分得的一些田產典給別人,家里只剩下六七畝田。毛順生起早貪黑拼命地苦干,家境不但沒有改善,欠賬反倒越來越多。為了躲債,他不得不狠下心來,外出參加了湘軍。
一年多的軍旅生涯,毛順生雖然未能混上一官半職,卻因闖蕩世界,開闊了眼界。
與勤勞厚道的祖輩不同的是,毛順生念過幾年私塾,善于經營家務。他將自己家剩余的稻谷,以及買進鄉親們的稻谷,碾成米,挑到銀田寺或湘潭的米市去賣,既賺了加工費,又賺了地域差價。開始,毛順生販運谷米是小批量的,后來得到妻子文七妹娘家的貸款幫助,便成批地購進稻谷,加工銷售。此外,他還做起販豬和販賣耕牛的生意。
隨著手中的資金逐漸增多,毛順生開始尋找新的賺錢方法。他先在銀田寺的“長慶和”米店入了股,又與“祥順和”、“彭厚錫堂”等店鋪建立了商務往來。為了流通方便,他自己還印制了取號“毛義順堂”的紙票作周轉,同時也使用湘鄉大平坳一家大商號“濟春堂”的紙票。
在此期間,1893年12月26日,毛順生的大兒子毛澤東降生了,接著,1896年4月3日,他的二兒子毛澤民也來到人世。孩子們開始懂事時,正是毛順生從耕作轉向販商的過程。在毛順生看來,只有勞動才能致富。他雇了一個長工,還讓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們都到田里去干活兒。
當孩子們剛剛學會幾個字,毛順生就讓他們給家里記賬,學習打算盤。他像一個嚴格的監工,看不得孩子們閑著。他又是個很吝嗇的人,給孩子們吃最粗劣的飯食,甚至不給一文零花錢。這無形中培養了孩子們吃苦耐勞的好品格。
1910年,毛澤東要去湘鄉東山高等小學堂讀書。東山高等小學堂是戊戌維新前最早興辦的新式學堂之一,在湘鄉、湘潭、瀏陽三縣頗有名氣。在這里讀書的幾乎全是富家子弟。后來成為共和國大將的陳賡和譚政也曾在這里就讀。陳賡是將門之后。他的祖父陳益懷曾為湘軍將領。譚政則生于湖南湘鄉縣楠竹山村一個紳商家庭。這使家境“長期是貧農階級”的毛順生,無力同時供養兩個兒子讀書。
東山學堂是毛澤東走出鄉關,走向社會的起點。14歲的毛澤民從此挑起了種田持家的重擔。一個尚未成年的孩子成了家里的壯勞力。他和父親一起下地種田,還經常挑著100多斤的擔子走好遠的路去送米。他不僅農活兒做得好,喂牛、養魚、碾米、砍柴、打桐油,都是行家里手。
1913年,毛澤民和湘鄉縣團田區劉家灣與他同歲女子王淑蘭完婚。17歲的他,便從父親手中接過種田理家的重擔。父親外出經商,種田持家就全靠這對小夫妻,只有農忙時才請雇工幫忙。父親自私刻薄,毛澤民寬懷大度。每當家里要請月工,只要毛澤民一招呼,誰都愿意來幫工,一是他給幫工吃得好,不僅有肉,還能吃到他家魚塘里的新鮮魚;二是他會當天付工錢,從來不拖欠。毛澤民還從父親那里學會了精打細算的生財之道。他除了自己養豬、養牛,還買來小豬、小牛讓別家喂養。豬、牛養大以后,再由他拿去賣,付給別家“毛義順堂”的紙票。別家拿著他家的紙票,可以在附近的商號換些糧油、食鹽或日用品。
眼見著澤民從少年起就像成年人一樣辛苦勞作,母親心里很舍不得。有一次,她與鄰居家奶奶聊家常時,就心疼地說:“潤之、潤菊都不在家,潤蓮一個人,要種田,要喂魚,要砍柴,里里外外的活兒都是他一個人干,他從小受了不少累,吃了不少苦啊!可他父親在外面做買賣,就不了解這些事情。”
1915年至1918年,由于商業順利,毛順生不僅贖回了祖上典出去的全部田產,又買進叔父家7畝水田,家里的田產增加到22畝。他手中的資本也逐漸滾到兩三千元,在小小的韶山沖,可算是個令人羨慕的小財東了。當年分家時,上屋場只有5間半茅草房。手中有了富余錢,毛順生便想到改善家庭的居住條件。他將老屋的茅草屋頂換上青瓦,又先后為兒子們建造了居室,還擴出農具室、碓屋、牛欄、柴房等,一共13間半房屋。
應該說,毛家真正走向富裕,是毛澤民與父親毛順生共同勞作和經營的結果。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