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民族文化 延續中華文脈
第四個“文化遺產日”活動遍及全國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喜慶之年,6月13日是我國第四個“文化遺產日”。今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活動的主題是“弘揚民族文化,延續中華文脈”。全國各地將于“文化遺產日”期間組織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展演、講座、論壇以及咨詢服務等活動,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我國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宣傳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以營造全民自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提高全社會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識。
在5月27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通報了今年“文化遺產日”活動的有關情況。據介紹,遺產日期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文化部決定將于6月12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古籍保護暨文博事業杰出人物表彰、頒證、授牌儀式,對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先進工作者、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及中國文物博物館事業杰出人物進行表彰,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代表頒發證章,為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古籍收藏單位頒證及為第二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授牌。
少數民族傳統音樂舞蹈專場是第四個“文化遺產日”的重頭戲。6月12日至14日,文化部將在京舉辦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少數民族傳統音樂舞蹈專場,展示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音樂舞蹈的豐富內涵及獨特魅力。展演匯集了全國10個省(區、市)的蒙古族長調民歌、基諾大鼓舞、羌笛、維吾爾刀郎麥西熱甫、山南昌果卓舞等14個特色鮮明的少數民族傳統音樂舞蹈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涉及藏族、維吾爾族、羌族、基諾族、蒙古族、壯族、哈薩克族、朝鮮族、苗族、侗族、回族、哈尼族、土家族13個少數民族。參演的共有160名民間藝人,年齡最小的10歲,最大的為85歲,其中有13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6月1日至13日,由文化部和四川省共同主辦的第二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將在四川成都舉行。第二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圍繞“多彩民族文化·共有精神家園”這一主題,組織開展開幕式暨街頭巡游表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國際論壇、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非物質文化遺產劇(節)目演出等節會活動。
今年“文化遺產日”的最大特點,是“非遺”保護宣傳活動從中央到地方,已經遍及全國各地,非遺保護意識深入人心,營造出全民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良好氛圍。一是6月13日當天,文化部將與中央電視臺,并攜手北京、天津、河北、江蘇、浙江、山東、安徽、河南八省市文化廳局和電視臺,共同舉辦歷時4小時的“中國記憶——文化遺產日”大型直播節目,從南到北,對京杭大運河兩岸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物質文化遺產進行重點展示;二是各省(區、市)文化行政部門按照文化部的部署和安排,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緊緊圍繞“弘揚民族文化,延續中華文脈”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活動主題,精心策劃,開展多種形式的系列宣傳活動。三是圍繞端午節舉辦的各項活動豐富多彩。5月28日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傳統節日——端午節。2006年,端午節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國務院又將端午節列入國家法定節假日。今年,各地圍繞端午節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動。
作者:徐漣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