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開辟關于網絡文學的系列報道,雖然已經告一段落,但我忍不住也來說說網絡文學。
相比較誕生于農業時代的紙質傳統文學,如今網絡文學的如此紅火,必定有其紅火的理由,有其吸引人們眼球的特點。
首先,在于它的民主性,讓它贏得了作者和讀者。在傳統文學里,文字書寫需要一定的門檻,受到從水平、名氣、審稿到印制,甚至關系等各方面條件的制約,從而形成一定的文學霸權,而成為了文化的一種象征。雖然文人并非真的有錢有勢,卻一直矜持地擁有最后的自尊和清高,把持著文字,就像是把持著玻璃旋轉大門的勢利門童,只允許少許持票者進入,讓他們去舞文弄墨,去風花雪月,去進行自己的文字狂歡,而把大眾排斥在門外。網絡文學,打破了這扇看似透明高雅卻壁壘森嚴的玻璃門,讓任何人可以出入自由。顯然,網絡文學是文學民主化進程的一個鮮明的注腳。
其次,網絡文學便捷而迅速,不僅寫手可以隨時隨地的敲擊鍵盤即可將自己的作品掛在網上,而且,讀者也可以隨時隨地敲擊鍵盤,將所喜歡閱讀的作品盡收眼底。傳統文學中曾經風雅講究的所謂枕上、廁上、馬上(車上)的“三上”,已經完全抵擋不住如今網絡閱讀的便捷與輕巧。可以說,網絡閱讀已經滲透進現代人特別是年輕一代的日常生活之中,成為了他們樂于接受的生存方式之一。
不僅如此,網絡文學還方便寫手隨時隨地的修改,和讀者即時即刻的跟帖。前者是網絡文學比傳統文學先進的技術手段;后者是網絡文學獨具魅力的文學批評,讀者將自己的讀后感,無論追捧的熱議,或尖銳批評,乃至肆無忌憚的謾罵,都可以顯現在網上,寫手也可以不服氣,依樣畫葫蘆反批評。如此浪濤相擊水花四濺一般直接而真情畢露的互動,是傳統文學中絕對出現不了的現象。互動而帶來大眾參與的快感,讓文學不再只是小圈子里少數人的事,讓文學家不再如魯迅先生諷刺的那種只是坐在天堂的寶座上吃供奉的奶油蛋糕的人。
農業時代的馬車,會被工業時代的火車,又被電子時代的高鐵所代替,或許是其必然;但是,農業時代所誕生的紙質傳統文學,卻不見得一定被新時代的網絡文學所取代。在文學藝術方面,只有變化,沒有進化。縱使網絡文學異軍突起使得和傳統文學的關系變得微妙,酸葡萄心理或居高不下的姿態,使得傳統文學對網絡文學有些不屑一顧。不過,網絡文學確有自己先天不足的弱勢和短板,比如,門檻低了倒是低了,便捷倒是便捷了,卻容易造成蘿卜快了不洗泥,作品的良莠不齊是不可不正視的問題。如今少數網絡作品的走紅,依然掩蓋不了整體網絡文學創作水準和思想含量不高的現實。而人盡可為的網絡文學所造就的文學狂歡,可以自慰和宣泄于自己,也可以冒犯乃至挑逗傳統文學,甚至可以以另一種姿態和活力、形式與內容,補充和拓展于傳統文學。但是,它也容易跌入以往年代曾經出現過的“小靳莊”人人是詩人的誤區,誤以為在網絡時代人皆作家,從而進一步使得文學水平跌落和文學價值貶值。
如此,我們實在應該正視網絡文學的現狀,使得網絡文學能夠揚長避短,及時補氧,發揮其更大的作用,和紙質傳統文學一起,相互借鑒,彼此促進,在新時代比翼齊飛。
(作者為本報特約評論員、作家)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