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與中國人
日本和中國作為一衣帶水的鄰邦,在文化、風俗等方面有許多相似和相通之處。但越是認為自己和對方相似,越是容易陷入自以為是的誤區。日本人盡管深受中華文化影響,日本文化和中國文化仍有很大的區別 。祖籍臺灣、卻從小在日本長大的著名通俗歷史學家、暢銷書作家陳舜臣,作為生長在日本的中國人,經常思考中日之間的差異問題。他認為,要正確理解對方,必須從零的狀態開始,重新認識。
□ 曲妍妮 整理
關于日本和中國兩國的文化的異同,我們先看一下《日本人與中國人》一書中以問答形式的解析。
緊張民族的科舉和煙囪
問:“宦官”和“科舉”在中國作為制度被廣泛采用,為什么在日本卻沒有如此?
答:關于日本為什么沒有采用宦官制度,有很多說法。一種說法認為,日本沒有產生足夠大的權力,去建造一個需要宦官管理的禁宮。日本最多只產生了由一族之中能干的年長婦人一人主持“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大奧”。
為什么日本沒有采用科舉呢?科舉和宦官不同,不沾血腥,專事詩文,屬于風雅之事。大概是因為日本害怕采用科舉制度之后會造成身份制度、世襲制度的混亂吧。采用了科舉制度,豈不是普通的農家子,也有可能一躍成為家老?
科舉制度沒能在日本生根,是因為儒者組成的官僚組織沒有建立起來。日本也有儒官,但只是秘書和文書管理員。儒官能出人頭地的新井白石(1657-1725,江戶中期的武士、政治家、學者)是個例外,其他人最多也只能奔走于庶務、雜務。
幾百年來都在同一個地方,世世代代當差,這是日本武家政治的常態。換一個藩國,屬于極少的特例。
問:在日本看農村的景色,總覺得少了點什么,后來才想出來……是煙囪。在歐美的田園風光里,一般每家屋頂上都豎著一個大煙囪。但在日本的農村,仔細一看,煙囪是有的,悄悄藏在房屋墻壁角落里,好像不好意思似的……這是為什么呢?
答:日本似乎認為人的生活不應該暴露在外。取暖做飯,是生活中最基礎的事情,日本人想把它藏起來。取暖和做飯用的煙囪,也盡量不引人注意,悄悄安在角落里。
在歐洲田園風光里,經常能看到的赫然挺立的紅磚大煙囪,有種一家之主的氣勢,或者成為這家的標志。似乎在大聲宣告,這里有人生活,他們不認為這是一件不好意思、應該隱藏的事。
問:料亭(日本料理店)的氛圍根本不像是吃東西的地方。讓人一直緊張,太干凈了,老擔心灑一滴湯、滴一滴酒。日本人是不是很難放松?做生意也是這樣,一直繃著神經。
答:日本人的緊張癖是眾所周知的,他們也半自嘲半自豪地稱自己是緊張民族。
當然,日本人要是老繃著神經,也會受不了。所以,他們有時會瞎鬧,以此來補償,這在中國是看不到的。這叫做“不講禮儀”,在中國的詞匯里,找不到相對應的詞。
也就是說,“ 不講禮儀” 是日本有而中國沒有的,是顯示日中兩國國民性格差異的一個關鍵詞。 中國沒有這個詞,中國人平時就很放松。 在日本以前的高中里,就有一個瞎鬧的風俗,叫做“風暴”,這在中國學生宿舍是看不到的。
日本的料亭,中國人確實受不了。 不光是榻榻米坐不慣,有種緊張的氣氛,讓人時刻擔心灑湯滴酒。而在中國吃飯,最后肯定是湯酒灑了,飯桌亂了,一幅捧著肚子心滿意足的景象。
若近若離的習俗
醉態。在日本的酒席宴會中,看不到以前那么多爛醉的醉漢了。以前在談到日本人和中國人的區別時,一定會舉爛醉街頭為例。日本人會在街頭酩酊大醉,高歌放吟,踉踉蹌蹌,拉住路人惹麻煩。中國人同樣也是人,對酒精的反應應該是相同的。不過,中國人大醉之后,會避免在人前出現,不會大搖大擺地在路上大叫大嚷,而是悄悄回家。
日本人不怕醉了露丑,并以此來夸耀自己想喝多少就能喝多少——有些中國人也有這種念頭。中國人以爛醉為恥,是從小就開始的。中國人尊重老人,以有自制力、成熟為榮。小孩式的興奮,只能證明此人是“小人”。因此,類似的情況盡量不要暴露在別人面前。
麻將。 在中國香港很盛行,不過他們用的麻將牌比日本的大幾倍。本來麻將是中國宮廷,而且是后宮,相當于日本的大奧想出來的游戲。
中國后宮的女性一年到頭很是無聊,要打發無聊的日子,一般的游戲可不行,必須是十分有趣的。而且,時間很充足,可以慢悠悠地打出大牌。 到了日本,麻將變成了目不暇接的忙碌游戲,偶爾有人拿著牌沉思,其他的人就不耐煩地抱怨:“喂,你打亂節奏了。”
我小時候,家人擁有的麻將是每人手上十六張牌,有“春夏秋冬”這幾張沒用的牌。現在日本的麻將毫無例外都是人手十三張。不論何時,日本只按需選取,從這件事上也可以看出日本的國民性。因此,雖說只是麻將,但跟游戲本質沒有太大關系的惹麻煩的牌就被清理出去,抓重點,就產生了十三張牌體系。
肥大的褲子。 看尼克松訪問中國時的電視節目,鄰居家的女兒嘀咕道:“褲子好肥。”好像是在說中方出來接待的人。
寬衣—— 自古以來是漢民族的特征。 為什么喜歡肥大的衣服,是因為穿著這樣的衣服就不能隨心所欲地打架,舉止自然就變得彬彬有禮了。
鴉片戰爭的主角林則徐視察葡萄牙人的居留地澳門時,在日記中寫道:“夷人好治宅,重樓疊居,多至三層。”稱贊了葡萄牙人的建筑。但是,關于服裝,他則輕蔑地說:“全身緊裹,短褂長襟,仿佛唱戲狐扮兔。”并斷言說:“真是夷俗。”肥大的衣服才是文明的象征,縫得緊緊的、方便打架的衣服,都是野蠻人才穿的。當時中國人的這種想法,可以從林則徐日記中看出來。
而日本的和服是中國系的東西,是棉睡衣中的冠軍。所以,日本的和服本是寬衣,肥大而影響行動自由。 那么,武士們行動的時候怎么辦?系上束衣袖的帶子就行了。 讓寬衣變得行動方便,這是邪道,但這才是日本式的做法。可以這么說,束衣帶正是日本精神的象征。
謙虛作鄰人
因為與自己風俗不同,就嘲笑別人,這可不行,輕蔑更是要不得。中國的肥褲子,只要他本人覺得正好,穿著很舒服,那也不可厚非。操這樣的心,又忙著擔心自己國家的風俗會不會同樣被別國人嘲笑的人不少。
出外游訪的政治家、 實業家,在賓館的走廊上穿著浴衣或者睡衣晃蕩,有人對此十分憤慨,覺得是國恥。日本人自己擔心,外國人卻不一定認為那是有失禮儀的。特別是肥大的棉睡衣很氣派,看起來像是達旦地區的王族的正裝,也許大家都用敬畏的眼光來看待呢。和他國人接觸時,異國情調太過剩不行,完全沒有也不行。別人和自己在不同的環境中成長、生活,有這種認識才能感到異國情調,才能對對方寬容并努力理解對方。
要和鄰居友好相處,我們不能忘記一個基本原則:
——鄰居和自己是不同的,不能在自己的腦子里隨意描繪鄰居的形象。隨意想象對方,如果對方與自己想象的不同,就會生氣。日本人和中國人這里不同,那里不同,一點小差異也會產生誤解。
地理位置無法改變,中日兩國天生注定將成為永遠的鄰居。兩國之間,能相互理解是最理想的。退而求其次,就是認識到自己并不了解對方。 這比以為自己了解對方而實際上卻誤解對方,要好上很多倍。
友好的秘訣,一句話,不正是在于謙虛嗎?
《日本人與中國人》 (日)陳舜臣 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