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志峰:67%贊成漢字“整形”有點蒙人
教育部有關人士對35萬人反對漢字“整形”意見視而不見,卻獨獨采納了區區1500人的意見和建議,不過是因為后者的意見對推行字形調整方案有利罷了 ,這是一種故意閉耳塞聽的做法。
8月23日《深圳商報》報道,自從8月12日教育部就《通用規范漢字表》(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要對44個漢字的字形進行調整后,爭論一直就沒有平息過。據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有關負責人透露,在過去的9天里,大眾已對《通用規范漢字表》提出了近1500條建議和意見,其中67%贊成,認為字形調整是必然的;反對的只有6%。
44個遭“整形”的漢字已獲得近七成的“贊成票”,反對的只有6%。這組數字讓筆者感到很好笑,而且這一消息一經報道,就招來鋪天蓋地的拍磚和質疑。一大型門戶網站隨即專門開通了“你是否支持調整44個漢字寫法”的網上調查,截至8月23日7點37分,共有 389345人接受了調查,其中90.4%的人(350788人)選擇反對,只有5.0% 的人選擇支持。兩個調查相對比,結果可謂天壤之別。
那么,教育部的調查數據是如何得出的呢?據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有關負責人透露,在過去的9天里,通過信函、傳真、電子郵件等方式,大眾已對《通用規范漢字表》提出了近1500條建議和意見。原來如此!這個說法帶給人們的感覺除了好笑還是好笑——現在資訊這么發達,公眾表達意見的渠道有很多 ,信函、傳真、電子郵件等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對涉及公眾的事情,怎能僅靠區區1500條建議和意見就得出結論呢?況且,如果“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話,這所謂的“1500 條建議和意見”會不會是教育部自說自話,其真實性又如何呢?
相比網絡調查中35萬人表達的反對意見,1500條建議和意見顯然是太少了,簡直可以忽略不計。那么,教育部有關人士為何對35萬人反對漢字“整形”的意見視而不見,也不在意媒體上的爭論和批評,不看網絡上的質疑,卻獨獨采納了區區1500人的意見和建議呢?我想,這不過是因為后者的意見對推行這個字形調整方案有利罷了,這是一種故意閉耳塞聽的做法。
筆者只能悲哀地對在網絡上投反對票的35萬網友說:很不幸,你們說了不算,你們已經“被贊成”了。其實,讓35萬人“被贊成”的,并非是那所謂的“1500條建議和意見”,而是教育部有關人士固執己見、不愿正視民意的強硬態度。既然如此,《通用規范漢字表》還面向公眾征求意見干什么呢?直接推行就是了。我們寧愿直接被忽略,也不愿成為“被贊成”的道具。
(轉載此文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