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館一年調動3000件藏品辦活動,館長范迪安——
公立美術館應建立收藏信譽
相對熱火朝天的中國藝術品市場而言,中國的公共收藏顯得很“冷靜”。作為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一部分,公立美術館要給大家看什么?昨日,來滬作報告的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中國美術館的收藏情況和計劃介紹時強調,“我們要做的就是建立美術館收藏信譽”。
收藏經費不足是大問題
昨日,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在上海美術館舉行了一場美術報告會。在報告中,范迪安指出,目前美術館的性質已經從原有的“展覽館”向“藝術類博物館”發展,也就是說,從展覽、收藏、交流、研究、教育5個方面逐漸形成一個集合體。在這個集合體中,收藏不足是由來已久的老問題,而收藏經費的不足又是使美術館陷入窘境的主要因素。
“目前公共收藏處于一種分食狀態。收藏與投資結合,使得價格增長、競爭,這樣藝術家就有了多樣選擇。”范迪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而美術館的收藏經費不足,使我們面臨更巨大的挑戰。”盡管如此,中國美術館在依靠國家投入的情況下,令專項收藏得到了保證,常規收藏也增加了80%,“過去5年內,中國美術館收藏作品有一萬件”。
更重要的是,中國美術館極盡所能地發揮了藏品資源的作用,在藝術界形成認同,從而吸引更多的藝術家愿意主動捐贈作品。范迪安說:“以前藏品進入美術館,就好比刀槍入庫,鎖在深閨。現在,我們調動藏品,進行不同的專題陳列,比如國家交流項目、各地巡回展以及進入院校展出等。”
中俄文化年時,中國美術館將靳尚誼、許江、羅中立、朱乃正等人的作品帶到了俄羅斯。當時,朱乃正也正好帶了一個團去參觀,在那里看到自己的作品很吃驚。回國后,他又向美術館捐贈了作品。范迪安說:“藝術家還是愿意看到自己的作品發揮作用的,愿意看到作品陳列在美術館,而不是沉睡。我們建立起美術館收藏信譽,就能吸引更多的藝術家。去年一年,我們動用藏品3000件,可以說是一個新突破。”
計劃收藏海外藏品
隨著中國美術館新館項目的啟動,又將帶來新的無限可能性。范迪安介紹:“我們計劃在展示空間中,除了自己收藏的固定陳列外,還將開辟國際藝術展區,固定陳列海外藏品。”目前,中國美術館收藏外國藝術作品不超過3000件,其中包括俄羅斯和東歐國家的作品、日本浮世繪、現代版畫以及蒙古、印度等周邊國家的作品。前不久德國大藏家路德·維希夫婦的捐贈尤為受人關注,中國美術館就此擁有了4幅畢加索油畫原作。
“我們完全有能力購買外國藝術家的作品。”范迪安說,“當年,老外到中國收購中國藝術家的作品,現在我們可以直接向外國藝術家購買。在海外的國際藝術博覽會上,一些有名望的、并處于發展期的藝術家的作品價格很便宜。我曾在柏林看中8個藝術家的作品,經營藝術家作品的畫廊也很愿意讓中國的國家美術館收藏他們的作品。后來看到國外媒體圈點新秀時,這8個藝術家中有6個榜上有名。不過,就此可以看到,中國的崛起為我們獲取收藏提供了時機。作為一個大國,中國的文化呈現的是開放、兼容的姿態,收藏外國藝術作品,也是中國影響力的一種表現。”
新報記者|王健慧|文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