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七夕”即將來臨,蘇州民間藝人鄭仙云夫婦展銷其趕制的以雙喜臨門、鴛鴦戲荷、蝶戀花等浪漫愛情為主題的民俗傳統剪紙。 中新社發 王建中 攝
8月25日,安徽省淮北市某一花店工作人員在展示為“七夕”情人節準備的花卉。當日,安徽省淮北市各鮮花店不同品種的祝福花卉熱銷,許多年輕人走進花店購買鮮花,迎接“七夕”的到來。 中新社發 王璋聞 攝
中新網8月26日電(蒲波) 作為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沒有爭議。但對于商家炒作“七夕”是“中國情人節”,專家學者深感不安,紛紛表示反對,至今未平。一時間,“中國情人節”之“元宵說”、“三月三說”和“春天說”都亮相。
是否把“七夕”當“情人節”過,專家說了能算?西方文化語境里,“情人節”是有情人的愛情紀念日,不是像瓦倫丁那樣的羅馬圣教徒才有資格過“2•14”。那么,“中國情人節”又何必在乎已婚還是未婚,在乎賞花燈、郊外踏青還是一年一度鵲橋相會,何必用傳說中或者古代傳統中的愛情套路來禁錮今天的愛情表達?專家“咬文嚼字”,扎故紙堆,恪守“七夕”傳說,囿于中國傳統,反對“七夕”為“中國情人節”,是否妥當呢?
“七夕”不是“情人節”?請專家找個“中國瓦倫丁”
專家普遍認為把“七夕”作為“中國情人節”是不恰當的。
中國文聯副主席、著名作家馮驥才認為,“七夕”傳說中的“牛郎和織女”是已婚夫婦,他們之間的那種“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和婚前情人或戀人之間的情感是不同的,所以“七夕”應該是“中國愛情節”而不是“中國情人節”。倘若定為“情人節”,則是不自覺地將“七夕”和“西方情人節”對立起來。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趙書也曾指出,七夕節的含義不僅僅包括男女愛情,它還歌頌家庭中永久穩固的感情,歌頌心靈手巧等勞動品質。如果因為“洋節”在中國受到追捧便酸溜溜地抬出個“中國情人節”來,只會使傳統文化成為外來文化的拙劣模仿。
可見,對“情人”二字的理解以及“七夕節”的傳統內涵成為專家排斥“七夕”作為“中國情人節”的關鍵所在。如果要硬套“西方情人節”來源的兩個版本,“中國情人節”確實子虛烏有。中國一沒有違背君主意愿為情侶主持婚禮的瓦倫丁修士,二沒有在死刑前與典獄長女兒相愛的瓦倫丁修士。
在西方,瓦倫丁殉難的紀念日成為“情人節”,這是表達對真愛的渴望、追求和珍惜。未婚的、已婚的、求婚的都可以選擇“2•14”作為自己和心上人之間互通心聲的特殊日子。在中國,牛郎、織女鵲橋相會何嘗不是牽動萬千有情人的動人愛情?相識、相知、相戀和相思等愛情情緒都在“七夕”相會那一天迸發。把“七夕”作為“中國情人節”有何不妥?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