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尼克松說:“如果沒有毛澤東,中國革命之火可能不會燃燒起來;如果沒有周恩來,中國的革命可能被燒毀,只剩下一堆灰燼。”
周恩來少年時受過良好的中國傳統美德教育,青年時又走向東洋和西歐,在那里看到了先進的社會管理方式并學習了革命思想。近代中國在世界舞臺上處于一個矛盾的地位―――為救亡需要驅除外來侵略勢力于國門外,為自強又要引國外先進思想和技術入域中,周恩來恰恰是把這二者有機結合的典范。
曾有外國記者問周恩來:“您更多的是中國人還是共產主義者?”回答是:“我更多的是中國人。”周恩來的品格向人證明,共產黨人的標準與中國傳統的勤儉、謙恭、友愛等美德并不矛盾。正是由于有這種品格風范,也才反襯出那些走極端的極“左”狂熱恰恰是對真正共產主義要求的異化。
在幾十年的革命和建設征途中,周恩來甘當副手,不僅是出于謙遜,同時也是氣質使然。他與毛澤東在革命斗爭和治國中的合作,是和而不同、差異互補的協力。毛澤東擅長宏觀把握戰略全局并經常有出奇之想,周恩來則善于將其在各個微觀細節具體落實。熟悉二人性格的斯諾就評價說:“周喜歡抓每個計劃的具體執行,問題越復雜越好,而毛對此感到厭煩。”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在《領袖們》一書中則有這樣的總結:“如果沒有毛澤東,中國革命之火可能不會燃燒起來;如果沒有周恩來,中國的革命可能被燒毀,只剩下一堆灰燼。”此話有些極而言之,不過看一下從創建共產黨、奪取政權到“文革”的漫長歷程,人們也會感到,有詩人氣質的毛澤東與實干家周恩來的結合,的確是中國共產黨的大幸,也是中國人民的大幸。
故事
-南開創辦者嚴修想以品貌雙全的女兒相許,周恩來婉拒
-衛立煌對周恩來如此廉潔由衷敬佩,曾秘密提出加入共產黨
周恩來從青少年起就追求真理,鄙視富貴享樂。他在南開大學時才華出眾,該校創辦者、社會名流嚴修想以品貌雙全的女兒相許,周恩來卻說自己是窮學生,如果攀此高親,日后人生道路就要受嚴家支配,因而婉拒。后來他到黃埔軍校任要職,國民黨一個月發給幾百銀元的工資,他除了留幾十塊錢維持生活,其余全部交黨費,自己身無余財。
三十年代初在白色恐怖下的上海,領導人中后起的王明為保安全,花錢租下療養院一層樓以防外人進入。老資格且功勞很大的周恩來和妻子鄧穎超、岳母三人只租一個小亭子間。1937年周恩來從山西去石家莊同國民黨集團軍司令衛立煌聯絡,只坐三等車(相當于硬座),使迎接者在軟臥車廂旁久等空勞。衛立煌對中共高級領導如此廉潔由衷敬佩,曾秘密提出也想加入共產黨。
建國后周總理所到之處,干部們都知道他從不收禮,也無人敢送禮。他住的中南海西花廳平房年久破舊,卻以國家仍貧困為理由堅持不許裝修。一次記者來采訪時遇到下雨,看見秘書正拿舊臉盆在漏處接水,對一國總理竟住這樣的地方感到真難以置信。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