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兵馬俑發掘35周年和秦兵馬俑博物館開館30周年之際,國內外100余位專家學者昨日云集西安,召開秦俑學第七屆學術研討會,對秦俑進行再次審讀和研究,并提出一些新的觀點。
NO.1
誰是兵馬俑的主人
“秦俑坑是誰的陪葬坑?這是秦俑研究首先要搞清楚的一個重大學術問題。”被譽為“秦兵馬俑之父”的原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館長、著名考古專家袁仲一告訴記者,有人認為兵馬俑坑是宣太后墓的陪葬坑。宣太后葬芷陽(今臨潼區韓峪鄉),墓不在俑坑附近,此說不正確。秦俑考古隊于1975年在《第一號兵馬俑坑試掘簡報》中明確提出:秦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事實證明這一指認是正確的。
兵馬俑發掘35年來,俑坑內已出土秦始皇三年、四年、五年、七年呂不韋戈6件,始皇十年寺工戈1件,始皇十五年至十九年寺工鈹16件,合計共有帶有始皇紀年的銘文23件。另外,還有寺工矛5件、寺工錞10余件,馬絡頭的革帶上有朱書“寺工”二字。“寺工”始見于始皇二年,是秦始皇時代主造兵器和車馬器的中央官署機構。一號俑坑出土的鋪地磚上已發現陶文70余件,均屬于始皇時代。
NO.2
地下軍陣應是宿衛軍
關于秦俑坑的性質問題,學術界的意見不一,概括起來有:送葬的俑群說;紀念戰功的“封”說;三種衛軍說(一號坑為守衛宮城的衛士,二號坑為京師屯衛兵,三號坑為郎衛);守衛京城的宿衛軍說等。
袁仲一研究認為,俑的出現是用來陪葬,不是用來“送葬”。送葬是活人的事,如霍去病死,漢武帝“發屬國玄甲,軍陳自長安至茂陵”(《漢書·霍去病傳》)。關于紀念軍功的“封”說,俑的發現和發展都與從葬制度相關,中國沒有用俑作為紀念戰功“封”的先例。關于三種衛軍說,一、二、三號坑是一組陪葬坑,不應分割為三種不同的衛隊;再者,郎衛及守衛宮殿區的衛隊應在陵園內(即城內),不應在陵園外城的東側,此說難成定論。
秦中央軍有三種:一是郎衛,由郎中令統領,擔任殿內警衛,出充車騎扈從;二是守衛宮殿門的衛隊,由衛尉統領;三是守衛京城的部隊,由中尉統領。3個兵馬俑坑均位于始皇陵園外城垣的東側,應是上述三種中央軍的第三種,即守衛京城的衛隊,名曰宿衛軍。平時守衛京師,戰時可征調出征。
NO.3
秦俑坑何時開始修建
兵馬俑坑什么時候開始修建,史料沒有明確記載。俑坑內出土的銅兵器銘文中時代最晚者為5件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寺工鈹。此距統一全國(公元前221年)后進行大規模地修建陵園的工程僅差七年。由此推測,秦俑坑的修建當是在統一全國后進行的。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死葬于驪山;次年農民大起義,修陵的人員被征調去與農民起義軍作戰。因此俑坑修建的時間下限應是在公元前209年,俑坑修建大約用十年左右的時間。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