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重磅出擊”!
中國數字出版業何處去?
在剛剛結束的第61屆的法蘭克福書展上,谷歌再次表示,將數以百萬計的書籍電子化,供讀者在網上閱讀。對此,德國海德堡大學的Roland Reuss大加指責,認為谷歌“徹底改變市場的后果是只會令整個出版業界被完全擊毀。”
谷歌啟動的“數字圖書館”計劃是全球第一個集眾知識于同一(數碼)空間的電子書庫計劃。這是在亞歷山大圖書館完整收藏人類文化資產意念上的首次轉化。谷歌圖書歐洲分部的高管Santiago de la Mora稱:“我們并不想用這個圖書館來賺錢,我們是在為社會做貢獻。”
8月30日,據英國《觀察家報》報道,谷歌高調宣布將在原有的谷歌數字館基礎上,構建全球最大的在線圖書館,全球用戶均可通過免費搜索,在線瀏覽相關的圖書內容。
不管谷歌的初衷如何,事實是“全球最大的在線圖書館”計劃引來各種抗議和訴訟。對于權利人個體來說,這是一種“侵權行為”;對于他國數字出版業來說,這是一種“文化霸權”行為。
早在2005年4月27日,由法國國家圖書館牽頭的歐洲19所國家圖書館負責人,在巴黎發表聯合共建歐洲數字圖書館的聲明,以對抗谷歌的“文化入侵”。
有知情人士也透露,此前谷歌就曾委托中國數字圖書館同國內出版社表示“尋求合作”。合作的大體內容是:由中國數字圖書館作為版權代理,同谷歌數字圖書館合作,將這些出版社的書籍通過掃描收入谷歌數字圖書館,而權利人因此可獲得相應的廣告分成。不過,合作并沒有成功。
對中國數字出版業來說,谷歌的“中文圖書”數字化速度更是警鐘。雖然中國數字圖書館的建設早于谷歌,早在1999年中國國家圖書館已經開始建設中國數字圖書館工程,但由于有關數字圖書館的訴訟不斷出現,中國數字圖書館一直沒有做強做大。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張平教授認為,國內的數字圖書館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果嚴格按照先授權后使用的交易模式,則成本過于高昂”。
對于針對谷歌侵權可能發起的一場中國權利人集體訴訟,張平教授表示,如果站在權利人的角度上考慮,是和解還是參與訴訟,最終應該追求成本最低效益最大的結果,但是如果從整個數字版權產業發展來看,這次侵權事件無論是和解還是訴訟都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新華社新聞采訪中心外事室主任錢彤也同意業內意見,谷歌“數字圖書館”計劃可能是谷歌的一次轉身,完成從搜索引擎巨頭到全球圖書在線銷售統治者的轉變。“我覺得對于未來處理類似的事情,可能有一個指向性的意義。”
“中國的著作人也好,著作權的代理機構也好,應該通過這件事情認識到兩個方面。”錢彤進一步表示:“一是關注新興媒體的發展趨勢和動向,二是要關注怎樣通過國際協調來平衡各方利益。畢竟搞這么一個全球的數字圖書館,對于直接受眾來講,還是可以從中得益的”。
如何做得既符合法律規定,又能讓產業快速發展,同時不讓谷歌搶占先機?這應引發中國的數字版權產業界的反思。正如10月23日《解放日報》刊發文章《忘記60美元》中聲稱:“動蕩的網絡時代,不分國別,誰占得先機誰就掌握主動,等待別人給我們安排座位,還是自己找座位,或者干脆自己建座位?答案不言而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