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日子,空氣里都是桂花的味道,不膩不滑,滲人心脾。蔚藍的天空中,幾只不知名的鳥兒飛過,留下連串清脆的鳴叫。昨天,本報和良渚博物院攜手推出的“三國文化沙龍”,就在鳥語花香中拉開帷幕。
我們帶著對千古英雄的憧憬,遙想當年諸葛先生運籌帷握,曹操雄霸天下,周郎翩翩風度,赴約。本報邀請的三位民間高手金益民、彭映和馮俊鉞和專家們的智慧碰撞讓現場觀眾大呼過癮,而專家對三國文化的獨特講解也讓所有人“大開耳界”。
赤壁之戰只是場小戰役
諸葛亮沒傳說中那么神
“吳宇森導演的《赤壁之戰》你們都看過吧?場面很宏大吧?小喬很美吧?很多是虛構的,參加戰役的人數遠不達百萬,歷史上根本就沒有‘赤壁大戰’,稱之為‘赤壁小戰’足矣。”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林家驪的這番話引起大伙的騷動。
林家驪給大家解釋:“一般大的戰爭贏了以后,高層都會獎賞士兵,但打贏赤壁之戰后,孫權并沒有封賞士兵,所以這場戰爭不會很大。”林家驪還搬出了證據:“史書里只提到這么件事,曹操戰后給孫權一封信,信上說:‘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意思就是‘因為我的軍隊染了瘟疫,所以我不想把仗繼續打下去’。所以故事中孫劉聯盟雖然以弱勝強,但另一方面,曹操的士兵得了致命的傳染病,才會敗退赤壁。”
如果說把“赤壁大戰”說成“赤壁小戰”讓觀眾“嚇”了一跳,林家驪對于諸葛亮的說法更像一滴水落到油鍋,炸開了:“歷史中的諸葛亮沒有故事中描述的那么好!”
這個說法也讓馮俊鉞很意外,這位22歲的小伙子最喜歡的三國人物就是諸葛亮:“諸葛亮在我的心中一直足智多謀、運籌帷幄。‘空城計’、‘草船借箭’、‘七擒孟獲’這些故事我都耳熟能詳,他簡直就是我的偶像啊!”
“移花接木了,‘草船借箭’其實是孫權想出來的,三國演義夸大了諸葛亮軍事謀略的才能,實際上帶兵征戰沙場才是他的強項。這一點,《三國志》里有記載。”林家驪感嘆,三國是龍騰虎躍、風起云涌的一段歷史。
曹操是喜愛悲劇的音樂家
他有支盜墓隊,卻主張薄葬
在《大三國志展》中,有件國家一級文物讓三位民間高手很感興趣,那就是銀縷玉衣。“以前聽說過金縷玉衣,銀縷玉衣倒是頭一回看到。”金益民感嘆當時諸侯王的濃重厚葬風氣,“這件玉衣用了2000多塊玉片,也只有貴族才能享有了。”對此,浙江省博物館歷史部主任黎毓馨笑了:“曹操本人在當時是堅決反對厚葬,提倡薄葬的。”三國時期的文物特別少,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曹操推行薄葬。
“為什么提倡薄葬?”坐在一邊的彭映趕緊問了一句。黎毓馨給大家講了“摸金校尉”的故事:“三國時代烽火連天,戰亂使得軍費匱乏,所以曹操手下有一支專門盜墓的部隊,部隊的頭頭就叫‘摸金校尉’。曹操擔心以后自己的墓也被盜,所以就主張薄葬。”聽到這,大家都會心一笑,原來,曹操“薄葬”這一創新之舉也是出于私心。黎毓馨隨后補充說,“從考古發掘來看,東漢時期巴蜀地區厚葬成風,考古學家挖出很多精美的隨葬明器,比如《大三國志展》中的搖錢樹、玉衣,但東漢以后就很少了。”
別看曹操一副現實主義做派,他其實是個很浪漫的人。林家驪甚至用“喜歡悲劇的音樂家”來形容曹操。“他精通五律,尤其喜愛悲歌。赤壁前夜,他還點唱《蒿里行》。那可是首哀樂啊,可他就愛聽。有人勸他換首鼓舞士氣的歌曲,他還不高興,一刀把人給刺死了。”
對古代文學頗有研究的林家驪教授說,《世說新語》里說曹操有頭痛病,晚上工作也很辛苦,但只要有人在邊上伴唱,他就能通宵達旦地干活,“曹操在歷史上留下了21首詩句。”
據悉,《大三國志展》將持續至11月15日。“9月份開展,一個多月時間我們迎來了十多萬觀眾,國慶當天就有5萬多人來參觀。可見,三國也是一段迷人的歷史。很多人對這段歷史的了解是通過演義,故事里的銅雀臺、折戟等等,都在展覽中。參觀的人會覺得很親切。”良渚博物院院長說。(記者 屠悅 實習生 陳寬)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