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教授厲以寧:提升軟實力需要版權保護
在國際版權論壇上,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教授厲以寧表示,國務院適時地發展文化產業,對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理想的文化產業發展模式應該是文化企業加上高新技術,再加上資本市場,因此應讓更多的文化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提高其積極性。
發展文化產業可擴大總需求
厲以寧認為,在現在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存在的實際問題是消費和投資都不足。國內消費不足,一般都用投資來刺激。而發展文化產業,既擴大消費,又擴大投資,可達到擴大總需求的目的。目前,我國居民對文化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文化產業中包括新聞、版權、影視、書籍出版、雜志、網上服務、休閑消費、旅游和收藏等各種形式。“有數據顯示,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公民對文化的需求就會越來越大。依據中國發展現狀,我們需要對文化產業有新的認識。”厲以寧說。
他認為,中國的文化產業之所以出口和內銷都不理想,就是因為文化產業的數量和質量都不符合要求。因此,擴大文化產業規模,提升文化產業質量是唯一的出路。
“任何產品一開始出來的時候都是稀缺產品,這種稀缺就會推動供給,同時供給創造需求,反過來作用于供給。因而對我們來說,在中國開展文化產業的各種活動,都需要有提高產品數量和產品質量的措施。”厲以寧認為。
文化產業為經濟發展培育大批新人
談起文化產業的作用,厲以寧表示,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來自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而這些都依靠人力資本的開發和升級。因此,文化產業的主要貢獻不在于占GDP的比重,而在于文化產業發展提升了人力資本。
如今,輿論的價值、閑暇的利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厲以寧認為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閑暇怎么利用,怎么才能讓閑暇變得更有價值,這就凸顯出了文化產業的價值。休閑有各種各樣的方式,而文化可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厲以寧認為,文化產業不同于教育產業,教育產業主要體現在學齡階段,而文化產業的時間跨度則是終身,會使民眾終身受益。因此,文化產業為經濟發展培育了大批的新人,也就是人力資本中相對較高端的人才。“我們常說‘教育于無形之中’,無形的教育靠什么?我認為主要靠文化,因為文化產業對GDP的貢獻是重大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如果我們對閑暇時間能夠加以利用,就會產生GDP,因為閑暇促進了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產業發展了,GDP就上去了。”厲以寧說。
他還強調,文化產業在擴大社會資本方面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文化產業讓更多的人融入到社會資本中。他舉例說:“山區的農民即使再聰明,也很難得到好的發展,其原因就是缺乏社會資本,而文化產業能改變這個狀況。”
文化企業、高新技術和資本市場是成功要素
在談及文化產業與城市競爭力的關系時,厲以寧認為,城市競爭力主要考察硬實力和軟實力,而文化產業代表的就是軟實力。要提升軟實力,光有先進的設備是不夠的,還需要在法制上進行完善,運用版權保護文化產業。軟實力包括居民素質的提升,包括創業精神、創新精神、職工的凝聚力等等。
“對文化產業來講,任何一類創新都不能離開創意,創意是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常言說得好,‘不怕沒有創新,就怕沒有創意’。有了創意才會有大的突破,創新才能實現。北京在文化底蘊、文化資本市場環境、文化創意產業基礎等方面的優勢,使其最具實力成為中國文化產業中心城市。”厲以寧說。他同時為我國的文化產業開出了一劑良方,認為產業發展要靠3個方面:文化企業加高新技術加資本市場,只有三者結合在一起, 文化產業才能繁榮發展。
□本報記者 方圓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