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目錄學是中國的傳統學問,包涵的內容接近于今天流行的文獻學。
古人強調讀書,強調博學,此后才是研究問題,所謂厚積而薄發。因此常將閱讀、研究等今天所謂的作學問,統稱之為讀書,學者則自稱為讀書人。版本目錄學就是讀書的學問。
中國歷史悠久。一部著作產生后,內容可能經過作者的一再修改,也可能經過他人、后人在反復抄寫、刻印過程中的增刪改動,還可能在流傳過程中發生竄亂和遺失,因而形成內容幷不完全相同的各種本子。
區別各種本子及其優劣,形成了版本學;比對各種本子的內容異同,從而判斷和確定原始文字,形成了校勘學;統括各種書籍和版本,辨章學術,考鏡源流,形成了目錄學。三項學問都產生于漢代,按今天所知,皆發端于劉向劉歆父子的《別錄》和《七略》。
版本學、校勘學、目錄學是互通的。校勘學要匯集各種本子,因而涉及版本學。版本學要辨別版本優劣,手段又離不開校勘學。統觀各種著作及眾多版本,揭示學術的淵源和發展,表明版本的繼承和改變,則綜合于目錄學。
歷代學者為了學術上的棄偽求真和理清脈絡由來,竭力探求古書的真貌與流變,因而無不要求兼通三項學問,傳統的藏書家也是如此。然而研究中國傳統學問之學者,終生要查找研究各種資料,終生離不開版本目錄學。版本目錄學的實質,是治書之學,因而也是中國傳統的學問之學。
由于版本目錄學涵蓋的范圍廣闊,在發展中自然地出現了從讀書以外的角度,專攻一個部分的旁支。清嘉慶間洪亮吉《北江詩話》卷三曾分之為五類:得一書必推求本原,是正缺失,是謂考訂家,如錢少詹大昕、戴吉士震諸人是也。次則辨其板片,注其錯訛,是謂校仇家,如盧學士文弨、翁閣學方綱諸人是也。次則搜采異本,上則補石室金匱之遺亡,下可備通人博士之瀏覽,是謂收藏家,如鄞縣范氏之天一閣、錢唐吳氏之瓶花齋、昆山徐氏之傳是樓諸家是也。次則第求精本,獨嗜宋刻,作者之旨意縱未盡窺,而刻書之年月最所深悉,是謂賞鑒家,如吳門黃主事丕烈、鄔鎮鮑處士廷博諸人是也。次則于舊家中落者賤售其所藏,富室嗜書者要求其善價,眼別眞贗,心知古今,閩本蜀本,一不得欺,宋槧元槧,見而卽識,是謂掠販家,如吳門之錢景開、陶五柳,湖州之施漢英諸書估是也。這可以看作是清代中期的通行看法。進展到當代,旁支不僅旗幟林立,而且各自蔚為大國。比如,在版本學知識范圍內,旁出了書史、書籍制度史、出版史、印刷史、藏書史等等專科。在校勘學知識范圍內,旁出了古籍整理、文獻史、編輯史等等專科。目錄學知識范圍內,不僅旁出了分類學、編目學、目錄學史等專科,更與思想史、學術史、藝術史等大型學科相融合。旁支聲勢浩大,領域不僅與版本目錄學相混淆,如出版史和版本學,而且使傳統的版本目錄學為了避免在當今被認為只是用于辨別版本和編制目錄,而不得不在眾多場合自行改稱為文獻學或古文獻學。
版本目錄學在傳統上以考據學為主流,與中國的傳統學問從清乾嘉直至五四運動以后,一直以考據學為主流相一致。考據學以挖掘文獻和考古材料,考訂史實為特色,洶涌澎湃二百余年,至上個世紀末,隨著老先生們的相繼去世而逐漸落潮。而一直暢行西方的,與中國傳統的義理之學近同的研究方法,以視野廣闊,注重思辨,力成一家之言為特色,隨著與西方交流的日益擴大,受到國際承認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以及留學西方人士歸國后發揮作用的日益廣泛,已成當前主流。
當今的世界,又以科技的迅猛發展為特色,圖像數據庫、全文數據庫、全文自動檢索,以及網絡通訊的迅速普及,無線網絡通訊的日益臨近,傳統的讀書正在一步一步地被網上閱讀和全文檢索所取代。
旁支喧賓奪主、考據旁落、計算機代庖,都是當前版本目錄學所面臨的,與此前二百年完全不同的生態環境,客觀地講,傳統的版本目錄學不僅有衰落之勢,而且有生存發展的危機。
縱然以上種種都是已經存在的事實,我們回顧中國傳統版本目錄學的兩千年歷史,仍然樂觀地認為,讀書種子總是有的,前賢的心血尚待總結,讀書的學問也不會到此為止,版本目錄學的傳統不僅需要繼承,而且需要發展,也一定會發展。因此,版本目錄學應該正名,應該復興,這就是我們辛苦編刊的目的。
沈乃文
(本文選自北京大學圖書館古籍部主任沈乃文在《版本目錄學研究》出版時的致辭,有刪節。題目為編者所加。)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