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冕堂皇“肅貪”
身為直隸總督的李鴻章,正在忙著籌建海軍。可就在這個時候,大清朝出了一件大事:1873年,因重修圓明園引出了李光昭特大貪污案。李鴻章奉命進京肅貪,哪知這一肅貪不要緊,竟然揭示出整個大清國的種種貪污行為,連他自己究竟是清官還是貪官,一時都難以定論,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主持人:當初究竟是誰出的主意,要重修圓明園這樣一個廢園啊?
嘉賓:1860年,英法聯軍燒毀了圓明園之后,慈禧一直惦記著把圓明園再重修起來,到1868年的時候,御史德泰上疏要求重修廢園。德泰一上疏,這個時候在內務府管錢的一個貴翔,馬上上折請于京外各地方,按戶按畝按村鱗次收捐。
主持人:兩宮皇太后要修這園子,卻向全國各地要錢,您說這事兒能擺得平嗎?
嘉賓:當然擺不平了。當時在弈昕的主持人之下,把德泰和貴翔雙雙革職發配到黑龍江勞動改造去了。
主持人:那么后來為什么又再次掀起了修園的高潮?
嘉賓:同治皇帝,也就是載淳剛剛親政的時候,為了表示自己的大孝,他發諭“報銷捐修,以娛兩宮”。
恭親王這次態度大變,他自己先報銷兩萬兩銀子。因為慈禧的權利越來越大,他一捐不要緊,接著,醇親王弈軒也捐了兩萬,滿朝文武一看,這個六爺、七爺都捐了,哪能不捐嘛?紛紛報銷捐修。
可是就在這時候,陜西道御史沈懷上了一個折子,“竊思圓明園為我朝辦公之所,原應及時修葺,以壯觀瞻。唯目前西事未盡,南北旱澇時聞,實不易加之興作”。同治一見這折子當然不高興了,就問弈昕,這沈懷到底是誰啊?弈昕就跟他說,他是道光二十九年進士,咸豐十一年入的軍機。
主持人:這個沈懷在英法聯軍攻陷北京的時候,竟然決定要誓死保潔,縱身跳入了當時的筒子河里面,結果被守護紫禁城的那些軍士給救了起來。然后他四天四夜不吃不喝,但求一死,直到后來得知皇室已經安然抵達熱河,他這才開始進食。您瞧瞧這個人多忠誠啊!
嘉賓:所以同治拿他沒有辦法,可是根本不予理睬,還是要籌銀子,修園子。后來在1874年的3月,宣布正式修葺圓明園。可是真要修起園子來,還是沒錢,還是沒有木材。正好內務府報告他一件事兒,說有一個叫李光昭的候補知府要報銷三十萬兩的銀子買木材。
內務府的人說,李光昭是嘉應州的監生,自幼就跟他的父親和哥哥在南方做木材生意,后來生意越做越大,花錢捐了一個候補知府,現在圓明園的木材都備齊了,就是為了報效皇帝。
主持人:對于同治皇帝來說,這天上掉餡兒餅了,但是呢,對于李光昭來說,您覺得他目的真的就是為了報效國家嗎?
嘉賓:當然,能領下大工程自然就有大賺頭。可實際運作起來的時候,他一想要上南方,去湖北、湖南、云貴運木頭,又伐又運,這是多麻煩的一件事兒。他腦瓜一轉,干脆上香港買去,買好一船木料,途徑上海,開到天津,往上一報齊了。他為了達到目的,跟內務府的人串通好了,說我要上香港買木頭去,那得給我開一個通行證啊。因為那個時候香港還是屬于英國人的管轄范圍。
內務府和他早就勾結好了,立即給他這船上豎起一面旗子來:奉旨采運圓明園木職李銜。
但到了香港之后,他誰也不認識,東找西找半天,一個賣主沒有聯系上。后來他找到一個法國商人,花五萬多洋元買了一船木材。當時跟人家訂了一個合同,回到天津之后全數繳款,只是給了人家十大洋元,然后拉著這船木頭就回到天津,到天津立刻上奏,說他買了三十萬兩銀子的木材。同治一聽高興,所以趕快放行。但到那兒之后,李光昭根本拿不出那么多大洋元來,沒有辦法付給人家法國人錢。人家立刻找來法國駐天津的領事、天津道和天津海關,說他欺詐,要求扣留李光昭。
主持人:那么李鴻章持什么態度?
嘉賓:他當然一定要嚴查嚴辦。當時把這個李光昭抓來之后,李鴻章就問他:你買了多少木頭啊?他說,六萬洋尺。六萬洋尺是多少啊?他說,不知道。你那船多大啊?他說,不知道。問他什么,什么都不知道。李鴻章又跟他說,我告訴你,三十萬兩銀子買軍火,比你的都買得多,你買的是花梨紫檀是怎么著啊?
主持人:其實李鴻章問他那個英尺和我們中國當時的三原尺,它的尺寸已經差不了太多了。那李光昭稱那么點木頭就花了三十多萬兩,你說他能蒙誰啊?
嘉賓:實際上五萬多洋元,連五萬兩銀子都不到,他一次報三十萬兩,等于詐騙了二十多萬兩。更嚴重的是,他還私自以圓明園理監督代大清皇帝的名義跟法國商人簽訂合同。
主持人:這事兒從法律關系上來講,鬧不好,就變成中國皇帝和外商之間的一場商業訴訟官司,如果解決不好,不但會引發外交糾紛,還可能重新挑起戰爭,更為關鍵的是,這中國的皇帝,什么時候允許別人去代啊?
嘉賓:李鴻章就問他,誰委任你代大清皇帝啊?李光昭說,沒人委任我。耍起賴來了,說我沒說自己是代大清皇帝啊,是他那合同上寫的,用法文寫的,跟我有什么關系啊?
那李鴻章又問他了,那中文的合同上怎么寫的呀?你知道李光昭說什么啊?中文合同丟了,找不著了。他就是耍賴。李鴻章又跟人家法國人借來了法文合同,打開一看,果然上面寫著代大清皇帝。李鴻章判他斬監候,秋后處決。
李鴻章心里最不滿意的是,內務府的一幫人跟下面人勾結好了,立項目拉工程,最終大筆的銀子就財源滾滾了。
事后,李鴻章親自到北京,跟恭親王說,我一個漢臣,人微言輕,你們這些人都得動起來啊!恭親王弈昕一聽,當時就聯合了弈軒、弈匡、李鴻藻等十位重量級的大臣,聯合上疏請停修圓明園。
主持人:同治皇帝又持什么態度呢?
嘉賓:立刻就惱了。當時就撤銷了恭親王弈昕的所有職務。可是沒想到這個時候慈禧出面了,又下了一道懿旨,說“同治皇帝少未更事”,又把恭親王的一切職務都恢復了。
主持人:那么李鴻章為什么在肅貪這件事上表現得這么堅決呢?
嘉賓:第一,他堅決反對重修圓明園,他覺得當時的中國急需軍費,要強壯自己的力量。第二,他反對內務府和下面的人上下勾結,沆瀣一氣,拉工程,自己摟銀子。第三,他可以借此機會向朝廷表忠心,表自己的廉潔和清白。
主持人:不過也有人說了,說李鴻章實際上當時處罰李光昭這么狠,那是因為在他看來,李光昭不過就是一個下面的小小的商人,沒有靠山,沒有背景,說白了就是一個軟柿子,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嘉賓:自古以來,中國在反貪的問題上,都是人人抓老鼠不敢打老虎。
主持人:照您這么說,李鴻章也是一個只抓老鼠不抓老虎的人?
嘉賓:絕對是這么回事。所以說,李鴻章的反貪肅貪都是相對的。
主持人:您給我們舉個例子?
嘉賓:那我就給你舉一個李鴻章護貪的例子。1869年李鴻章在湖廣總督的任上,上面給他發來一個諭旨,讓他到四川去辦吳棠的案子,因為云貴總督劉朝月揭發吳棠貪污舞弊,讓李鴻章辦他去,李鴻章不愿意去,李鴻章跟吳棠是老相識。
李鴻章做兩江總督的時候,吳棠還當過江蘇巡撫,那是金石之交。所以現在讓李鴻章去,他就遲遲地不出發。
其實李鴻章不辦吳棠還有更大的背景,因為他背后還有一個人,就是慈禧太后。
主持人:慈禧太后怎么就成了吳棠的靠山?
嘉賓:當年吳棠在清河任上的時候,曾經給慈禧他們家幫過大忙。慈禧小的時候,她的乳名叫蘭兒。她的父親會真是安徽的候補道員。可是時運不濟,始終沒有補上一個實缺。當時吳棠家生活很富裕。會真家日子拮據,吳棠就常常解囊相助。后來這吳棠夫婦經常把一些小的飾物送給蘭兒。所以說,兩家人有世交關系。
后來吳棠做了清河縣令,可是會真一直沒有實缺,由于郁郁寡歡,最后積郁成疾,就病死在安徽了。蘭兒就東拆西借,最后她們湊了一些銀子,裝殮上她的父親,然后坐船經過清江鋪運回到自己的家鄉去。
主持人:因為兩家已經失去聯絡了。他們后來又是怎么聯系上的?嘉賓:會太太和蘭兒商量要到岸上去買些東西,所以就擠出了一些銀兩派船工上岸采買。吳棠在清河做縣令,他根本不知道會真的死訊。
正好在這時候,吳棠有一位好朋友,安徽的一位副將劉安也死了,他聽說劉安的喪船正好經過清江鋪,所以就派人到那兒憑吊。沒想到派人到那兒一喊喪船,蘭兒出來了,她應聲了,人家一看呢,這是一條喪船,就認為是劉安的棺槨,所以當時就贈上了三百禮金。蘭兒一看,當時拿出一張紙條來,寫了一個謝字,落款是“孤子貴詳,泣寫啟喪”。
主持人:這可是三百兩白銀啊,對于蘭兒一家來說,那叫做雪中送炭啊。
嘉賓:剛要開船的時候,忽然差人又來了,大喊,停下,停下,別走,別走,跟他們說,錯了,錯了,錯了。會真之妻和蘭兒一聽也大吃一驚,所以只得讓蘭兒又補寫了一個說明,派船工拿上去,讓他帶給吳棠進行詳細的說明。原來貴詳之名是蘭兒之弟,會真之子啊。
主持人:要說“蘭兒”,這吳棠該想起來了吧。
嘉賓:想起來了。他一聽會真死了,這三百兩銀子該給啊。上船憑吊致哀,又給了貴詳一些散碎銀兩以示體恤。蘭兒當時就跟她的弟弟和妹妹說,將來咱們三個人不管誰得志之后,必不能忘吳公的大功大德。
所以后來吳棠才一路從漕運總督做到閩浙總督、兩廣總督,后來又做四川總督。最重要的一條是,吳棠的夫人被封一品夫人,這在漢族官員當中是獨一無二的。
所以李鴻章一到那兒,沒幾天就把這案子給結了。他說,“所參各情,具是空言,無中生有”,而且他不但不認為吳棠貪污,還說吳棠在四川的所作所為,統統值得朝廷大力嘉獎,應該表彰。
主持人:所以搞得現在的史料,對于吳棠的記載都不統一,有史料說這個吳棠清廉,那絕對是清官,也有人說,他就是一個貪官,然后被參不斷,但是從未被人扳倒過。您瞧瞧李鴻章,同樣都是反貪的問題,他這叫前一個為肅貪,后一個那絕對叫護貪啊。
嘉賓:李鴻章又肅貪又護貪,其實都是一種體制行為。在一種養貪護貪的體制之下,你不貪都不成。
主持人:那么多人恐怕都是貪官,這李鴻章是不是貪官,梁啟超就說了:“世人盡傳李鴻章是富甲天下,此其事亦不足信,大約數百萬金之產業,意中是也。”幾百萬兩白銀,有一種折算的方法,一百兩白銀,相當于現在三千塊錢的話,那么一百萬兩白銀就是三千萬,照他這幾百萬兩,那不得上億的資產了。那這李鴻章究竟是不是貪官呢?
嘉賓:1901年李鴻章去世之后,他留下了一個遺產分配清單,那上面寫著李鴻章在安徽有大量的地產,在上海、南京、揚州、蘇州還有大量的房產和當鋪,反正錢夠多的。
主持人:如果按照清朝官員的俸祿來說的話,應該不會有這么多。
嘉賓:清初官員的俸祿沿襲了明朝,官員的俸祿并不高。但是順治年間大幅度地提高了官員的俸祿,增加了薪柴銀、蔬菜銀、煤炭銀之類的東西,但是,后來因為政府財政緊張,就把這種補貼轉化為火耗銀。
主持人:這個火耗起于明代萬歷年間。原本指的是碎銀子把它重新熔化為整錠的銀元寶的時候,它的那種損耗實際上扣下來了。這個火耗銀可以從一兩白銀當中扣除二三錢來,有扣除四五錢來的。
嘉賓:到了雍正年間,雍正皇帝提出來,火耗歸公。他就有了養廉銀,這個補貼可是厲害,比他一年的工資要多十到百倍。
主持人:那么我們給李鴻章算筆賬,他一生的為官收入,其實折算下來不過也就幾十萬兩,但是現在他的財產有幾百萬兩,這就奇怪了。所以有人說,他也可能是貪官之一啊。
嘉賓:不能這么說,這是制度給他帶來的利益。要不有那話,“一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清代的一個知縣你知道一年掙多少銀子?六十兩銀子。這吃喝用度那兒夠啊,加上養廉銀也不夠。但是這里有一個秘訣,就是他收稅的時候,老百姓不是交制錢嘛。
主持人:也就是咱們俗稱的那個銅錢。
嘉賓:對。當時一兩銀子折合一千二百枚銅錢。可是呢,當時銀賤而銅貴。在黑市上一兩銀子就能兌換八百枚銅錢。您想想,老百姓這一交,當官的一收,一來一去,一兩銀子就變成了一兩半了。
主持人:實際上當時的官員就可以利用官價和黑市對于白銀兌換銅錢的不同比率,可以賺到很多額外的白銀。
嘉賓:這是冠冕堂皇的貪,冠冕堂皇的得,這是體制給他們帶來的利益。
主持人:所以李鴻章所謂的巨額財產,那看來也是理所當然吧。
嘉賓:首先李鴻章又為官又經商,開平礦務局、輪船招商局、電報局都有他的股份。他又是官又是商,他能沒錢嘛。第二,官商勾結在一起,那么商人要想賺錢,就得先打點買辦官員。所以當官的,他賺錢的路子多了。第三,這種體制根本沒人監督,上至總督下至縣官,自己監督自己,他怎么能夠真正發揮監督的作用呢?再則,除了他們的官俸,他們有許多灰色收入,但是都流到他們腰包里去了。這就使得那些當官的人們,他們的財富積累得越來越多。
主持人:所以說,這貪污的問題,最終得歸結在體制的問題上面。
嘉賓:你納入到這種貪污體制,你是清官最終也得變成貪官,你要說,我堅持自己的操守,你的最終結果就是出局,你不貪你就格格不入,你就甭玩兒了,沒你了,你就走人。
李鴻章與大上海(附照片)
1864年太平軍一路揮師包圍上海,李鴻章奉命組建淮軍以解上海之圍。當他登陸上海的時候,眼前的一幕絕對令他神往遐思。外灘,洋艦上那些洋槍、洋炮等軍事裝備如此威風,那洋樓、洋車、洋燈、洋火、洋煙、洋酒等種種洋玩意兒,大上海燈紅酒綠的十里洋場,簡直令這個從京師來的李鴻章看得是天花亂墜。于是聰明的李鴻章便決定,以后他要在上海好好做點事。之后有人說,上海使李鴻章發跡,而李鴻章使上海更加西化。真是這樣嗎?
主持人:其實在鴉片戰爭中,簽署《南京條約》之后要開放五個通商口岸,上海是這五個口岸當中最不起眼的一個地方,可沒想到后來發展得這么好。
嘉賓:這個跟英國駐上海的第一任總領事巴富爾有著最直接的關系。當時巴富爾來到上海之后,他執意要住進上海的老城廂,可是上海的老城廂一共方圓才兩平方公里,里面竟然住著二十萬人,所以上海道臺宮慕久就是不讓他住,巴富爾他們上街去吆喝,看誰租給我房子。當時就有一個由廣東來到上海的商人應下這件事情了。英國人肯出錢啊,他給的價高啊,自然這廣東人就把房子租給他們了,他就在那兒建立了英國駐上海的領事館。
可是英國人在上海住下來后,和上海的許多當地人經常發生矛盾。這里有生活習慣的,有風俗的,有不同文化上的區別,所以常常沖突不斷,其中發生了一件在當時影響很大的事情。有一個溫州人在上海城里開了一個瓷器店,有一天兩個英國人進到瓷器店里選了一對陶瓶,有一尺半高,當時花的是三十六兩銀子。他們買走陶瓶之后,商店的主人還非常高興。可是沒想到,轉臉這兩個洋人又回來了,他們說,一只陶瓶的底下有一道裂紋,你這瓶子是殘的,我不要了。
這瓶子賣出去了,底下又出現了一道裂紋,當然賣主也不干啊,兩個英國人跟這個店家就爭執起來了。可是,鬧了半天,中國人爭不過英國人,也打不過英國人,最后沒轍,把這瓶子又收回來了,退還了人家三十六兩銀子。
當時店主生氣啊,把他洋車上的洋燈給砸了,這回更麻煩了,洋人更不干了,最后爭執半天,又賠了人家二十兩銀子的燈錢。
主持人:這怎么一出現爭執就是中國人吃虧啊?
嘉賓:洋人他還有槍呢,中國老百姓當時沒槍,所以洋人他厲害,他橫,那也沒有辦法啊,官家也惹不起英國人啊,所以民怨又起,底下紛紛傳說,上海縣丞收了英國人的賄賂,所以才把英國人給判贏了。
主持人:老這樣的話,那么就會形成惡性循環,中英居民之間的關系會越來越惡化。
嘉賓:是。其實就在這個過程當中,巴富爾他一直在琢磨,因為華洋不斷地有矛盾。后來他看中了上海城外的一塊灘涂,這就是最早的上海灘。因為外灘緊挨著黃浦江,他想英國的軍艦開到黃埔江邊上,我的領事館要建在灘頭,那完全在英國軍艦的保護之下,那英國人要多安全有多安全。
主持人:巴富爾一開始就提出對這塊地要實行永久買斷,買斷土地所有權。
嘉賓:宮慕久不賣,他說,外灘這塊地方,只能租不能賣。這巴富爾一聽,成,你要租,我就永租。那就是說我要永遠地世世代代地租下去。最終英國人占領了外灘,租下了外灘。大上海就是從當初的外灘發展起來的。
主持人:李鴻章到了上海,實際上上海的景象當時已經是比較繁華了,在李鴻章的眼中,那撲面而來的是眾多的洋玩意兒。
嘉賓:對。李鴻章見到的是洋樓、洋房、洋煙、洋酒、洋車、洋火,充斥在他面前的就是一個字,洋。
主持人:包括穿著,什么洋裝、洋傘、洋襪,還坐什么洋車等等,看得李鴻章是目不暇接,那種西化力量的強大,令他非常震撼。為什么西方洋人所帶來的這些東西,能夠產生這么巨大的能量,能夠為舊時那樣一片灘涂帶來如此的繁榮?
嘉賓:這個西化力量對李鴻章的影響特別大。因為他見到的是西化的力量和中華文明的博弈。尤其在上海,在外灘,表現得最為突出,最為明顯。比如中國過去只有街、巷、道、路,可是到了外灘,到了上海就全變了,人家叫馬路。
主持人:因為上海開埠的時候,洋人就在南京路附近修建了一個跑馬場。但是那個跑馬場太小了,洋人為了能夠讓自己的馬跑得更加盡興一點,然后拉出了一條碎石鋪的路,這條路上面,洋人有時是跑馬,有的時候兼作遛馬也賽馬。所以后來呢,就把這條路叫成了馬路。
馬路的由來還有另外一種說法,當年英國有一個叫馬卡丹的人,他修造了一種路,也是用碎石鋪路,平坦開闊,中間高,兩邊低,便于排水。他這種路用起來特別堅固、實用,后來這種修筑方法竟然成了他的專利。英國的城市建設當中普遍采用,以至于推廣到全世界。所以后來傳到咱們中國,就管它叫馬卡丹路。馬卡丹路,最終不就成了馬路了嗎?
說到這馬路街道,其實以前那都是黑燈瞎火,到了晚上就是一片黑暗。后來洋人引進了煤氣燈,還有這個電燈以后,才變得明亮起來。到了李鴻章那個時候,那是不是已經一片燈火了?
嘉賓:還沒有呢。有一天李鴻章和英國醫生馬格里在一塊兒的時候,他裝了一鍋子煙,然后“嗤”地劃著了一根火柴,他就問這個馬格里,這火柴也是你們英國人發明的嗎?
馬格里說,這火柴可不是我們英國人發明的,是法國化學家錢斯爾發明的。
主持人:那么李鴻章見到馬格里使用火柴對他有什么觸動?
嘉賓:當然有觸動,他想這洋火干嘛非得你們洋人制造啊,我們也制造啊。因為有人告訴他,洋火是一兩銀子買十盒,多值錢啊,所以李鴻章后來在天津就建了一個自來火局。他一開始上馬生產的時候,生產的是圓筒的大頭火柴。但是方向錯了,因為中國人都是富家的公子哥用洋火,普通老百姓哪兒用得起啊?所以這個火柴只能是皇宮里頭用,最終這天津自來火局也沒辦下去。
主持人:看來這火柴的國產化也不是那么容易。接下來咱們來說說這個夜上海的問題。您說上海剛開埠的時候,路燈引進之前,它應該還是黑乎乎的。可是為什么后來就有了歌中所描述的華燈和這種夜上海的美景?華燈和夜上海的美景是怎么樣和上海灘聯系到一起的?
嘉賓:當時說的華燈,也不是我們現在的電燈,那是煤氣燈。在1865年的11月,上海的第一家煤氣廠誕生了,也就是英國的大英自來火房正式投產供氣。英國人在外灘豎立了好多桿子,那桿子上面頂的好像英國人戴的舊式帽子。傍晚的時候,一下開關,突然燈亮,大放光明。在外灘的上海人又震驚又驚喜,這才是華燈初放呢。中國人哪兒見過這東西啊?
主持人:所以當時有詩云,“西域移來不夜城,自來火較月光明”,一片盛贊,不過后來這個煤氣燈卻引發了一場恐慌,原因是有人傳言說那個自來火,你要是光著腳經過它的話,它這個妖火會把人給燒烤而死。
嘉賓:這是愚昧所致。實際上,當時發生的這個事件是,有一個患有癲癇的病人,是一個挑夫吧,他晚上經過外灘的時候,突然之間癲癇發作了,一下子倒地而亡。可是過路的人一傳十,十傳百,以訛傳訛,說他是讓地火給燒死了。所以一下子讓上海人越傳越怕,說外灘有地火,洋人帶來了地火。發生了這件事情之后,影響極大,很多人再也不敢到華燈綻放的外灘去了,怕燒死,怕出事兒。最終許多有錢人定制了高底鞋,套在腳上,就是為了不被燙傷,不被燒死。
主持人:那么發生這件事的時候,李鴻章正好在兩江總督的任上,就在上海,他是怎么處理這事兒的呢?
嘉賓:他立即從廣州招來了專門研究物理和化學的葡萄牙人,問他們地火到底是怎么回事兒?葡萄牙人莫里斯告訴他,地火是煤和磷在高溫下,也就是太陽的直射下,它自燃時,那才是地火。而現在上海灘使華燈綻放的根本不是什么地火,而是煤氣的燈光,這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兒。
主持人:但是怎么樣才能讓那些人相信,這自來火是不會燒死人的呢?
嘉賓:還是作試驗啊,這是李鴻章的絕招。他就把那些做了高底鞋的人,許多都是有錢人啊,都招到他的屬衙之下,讓莫里斯親自跟他們講述地火和煤氣燈光的區別,跟他們講述那是迷信,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兒,外灘根本沒有地火,給大家解疑釋難。
主持人:所以說,這李鴻章為了破除迷信,安定人心,然后加快市政建設,在這方面所做的工作還是挺有效的。
嘉賓:大家知道,其實真正的電燈是美國的愛迪生發明的,發明的時間是1879年,但是,恰恰就在這一年的5月28日,上海的第一家發電廠開始投產發電了。這時候夜幕下的大上海,那才叫真正的華燈綻放呢。
主持人:據說當時那電燈亮了之后,有一位老人還拿著煙袋鍋子湊上去點了半天,結果這煙鍋子點不著,被傳為笑談。嘉賓:因為中國人的概念當中,老是說,燈火,燈火,他不明白燈是燈,火是火。但是大多數上海人都感到特別欣慰,喜歡外灘的燈火通明。在《滬上新竹枝詞》當中還有這樣的詩:“勝地無須秉燭行,圓珠替月倍分明。何須浪擲金錢買,海上天開不夜城。”此一“不夜城”卻是電燈使然。
主持人:由此上海就有了不夜城的美稱。李鴻章那陣子在上海真是大開了眼界。不過在上海,李鴻章還有一件值得稱道的功績,至今在北京中華世紀壇的青銅甬道上,還記載著這么一件中國的大事兒,說公元1865年,第一個大型近代企業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簡稱江南制造局,在上海建立。
嘉賓:因為江南制造局是晚清時期四十多個兵工廠當中最有影響的一個。
主持人:國人都知道,這江南制造局是由李鴻章一手操辦起來的,它開創了中國近代軍事工業完全用機器進行生產的先河,為中國近代軍事工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被譽為中國第一廠。那么李鴻章當時辦江南制造局的初衷是什么?
嘉賓:在鴉片戰爭的二十五年之后,李鴻章從鐵船利炮當中尋求出路,所以他特別主張要成立江南制造局。現在在江南造船博物館里還有李鴻章當年寫的奏章,“機器制造一事,為今日御侮之資,自強之本”,這就是李鴻章當年要堅決成立江南制造局的初衷。
主持人:江南制造局為什么在當時就能有那么大的規模呢?
嘉賓:因為它首先買下了一個美國人的旗記鐵廠,而且又把上海炮局和蘇州的炮局合并在一起,再加上最早走向世界的中國人當中的一個容閎從美國買來很多設備,所以李鴻章堅決成立江南制造局。9月29日,清政府正式批準李鴻章成立江南制造局。李鴻章自任第一任廠長,他這廠長當的年頭還最長呢。
主持人:現在李中堂任李廠長了。在這個李廠長的主導之下,江南制造局造出了真正的國產的兵船。據說第一艘兵船造出來了之后,沿著浦江出發,經過英美兩領館的時候,是鳴炮慶賀啊。
嘉賓:當時是1868年,經過了多少年的風風雨雨,一直到解放之后的1953年,我們正式把它改為江南造船廠。
主持人:除了江南制造局之外,咱們都知道,上海是中國非常著名的紡織工業基地,在這個地方紡織業非常繁榮。據說這個也跟李鴻章有一定的關系。
嘉賓:因為上海機器織布局就是李鴻章創辦的,可是后來不幸被焚,最終在李鴻章的委派下,由盛宣懷操辦改成了華盛機器紡織總廠。從此中國人就可以穿上由國產工業織出的布而做成的衣服了。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商人都蜂擁到上海開辦紡織廠,所以上海成為中國紡織的第一大工業城市。
主持人:所以李鴻章跟上海淵源頗深。不光是在重工業方面他頗有建樹,同時在輕紡織工業方面也貢獻很大。現在上海能夠領先全國的經濟,我看,我們要追根溯源的話,在洋務運動當中,李鴻章具備的先進思想和洋務領袖的身份,使他成為了上海領先中國經濟的因素之一。恐怕他為上海的今天,也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