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輩權傾朝野 后人闖蕩世界
李鴻章家族,一代有一代的活法
李鴻章的一生,伴隨著清王朝走過風風雨雨四十載,從鼎盛走向衰落,直至滅亡。無論生前還是死后,他都是個頗有爭議的人物,康有為稱李鴻章是“維新之同志”;梁啟超評價他:“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毛澤東在《講堂集》說“水淺而舟大也”,嘆息李鴻章這只大船在晚清的淺水中無法行駛,進退維谷……
李鴻章從權力的頂峰墜落后,才清醒地認識到:清王朝只是間“破屋”,而自己只是“裱糊匠”。“裱糊匠”雖有辦法把“破屋”裱得光鮮漂亮,但“破屋”是絕對經不起暴風雨的。
再看李鴻章家族,因為李鴻章的緣故,先是大紅,后是大黑,再逐步走出低谷。在不同時代,不同歷史時期,李家人有著不同的生存法則。
環球人物雜志記者不久前走訪了位于安徽合肥的李鴻章故居,又在上海、北京拜訪了李鴻章家族的幾位后人。通過他們的講述,記者了解到,李鴻章家族中出了不少政治家,外交家,企業家,科學家,藝術家……他們如今定居在中國內地、香港、新加坡、美國、加拿大、尼日利亞等地。對于整個家族,對于李鴻章,他們有著各自不同的認識和復雜的情感。
李文安,把李氏家族帶進官場
在安徽合肥市繁華的步行街中段,有一片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區民居建筑,布局整齊,結構嚴謹,雕梁畫棟。這就是晚清軍政重臣李鴻章的故居。走進大宅,由南向北依次為大門、前廳、中廳、走馬樓(小姐樓),許多人用“李府半條街”來形容李家的恢弘氣勢。
李鴻章的先祖原本姓許,明朝時從江西遷到了安徽合肥。百年后,李鴻章的八世祖將自己的兒子許禎所過繼給了好友李心莊,從此許承李姓。許禎所成人后制定了李家門規:李許二姓不通婚,但與族外許姓聯姻則不禁止。自此,李家人丁興旺,支派繁多,李禎所算是李家的第一功臣。
最初,李家世代以耕讀為生,一直與科舉功名無緣,經濟狀況不好,社會地位也不高。李鴻章祖父當家時,每到年終,上李家要債的人多得“如過江之鯽”。李鴻章的父親李文安心地善良,也是一位很不錯的詩人。1834年,35歲的李文安苦讀多年,參加江南鄉試中舉。又過了4年,年近40歲的他終于考中了進士,后來在刑部任職。
雖然李文安的人生此時已過大半,但他卻使李家這個淝水邊的中農之家一夜之間“以科甲奮起,遂為廬郡望族”。李文安是讓這個家族走出安徽、走向官場、走向京城、走向沿海的第一人,是李家有家譜記載的前七代人中,唯一的一個進士。
但更要緊的還是他的“命”好。李文安這個進士中的不早也不晚,正好與數年后大紅大紫的曾國藩同一年考中,這種關系過去稱為“同年”。在那個時代,這是一種極其微妙又極其重要的人際關系,從“實惠”的意義上說遠遠超過了同鄉、同學,因為同時考中進士就意味著同時做官,有著共同的聯系和參照。
李文安雖然性格內向,“資性中下”,但他萬事心中有數,眼力不差,始終把曾國藩拉得挺緊。那時,曾國藩不過是個普通的京官,初任翰林院侍講學士、內閣學士。而李文安早早地就安排兩個兒子李瀚章和李鴻章去拜曾國藩為師,跟其學“經世之學”,這大概是李文安對家族的最大貢獻。
李鴻章:生前權傾朝野,死時遺恨猶存
李家自李鴻章這一代開始發跡。李鴻章出生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初五,自幼天資聰穎,勤奮好學。相傳,一次父親李文安出聯考李鴻章,上聯是“風吹馬尾千條線”,小鴻章脫口而出:“日照龍鱗萬點金。”不但工整,而且十分有氣勢。他七歲啟蒙,八九歲就念完《四書》,教書先生很喜歡他,常在李鴻章父親面前夸他。
在父親的一手安排下,師從曾國藩的李鴻章21歲中舉人,24歲考取進士,年紀輕輕就進了翰林院。曾國藩“打掉牙齒和血吞”的處世原則,對李鴻章的性格影響很大。更為重要的是,李鴻章創建淮軍之初,曾國藩給予了極大的幫助,直接把八營湘軍給李鴻章統領,這也是李鴻章創建淮軍的班底。之后,淮軍成了李鴻章發家的本錢,也是李鴻章在官場青云直上的根基。他是這支軍隊的絕對領導,淮軍就是“李家軍”。
1870年,李鴻章憑著赫赫戰功和淮系集團的支持,當上了最有實權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他在這個位子上一坐就是25年,是清代擔任此官職時間最長的。在此期間,他顯露出與大清國絕大多數官員的不同之處:對國外的科學技術和國內的經濟活動十分感興趣。李鴻章創造了許多“第一”:中國近代第一條鐵路、第一座鋼鐵廠、第一座機器制造廠、第一所近代軍校、第一支近代海軍艦隊……1874年,他被授予文華殿大學士,1894年又被授予三眼花翎,被梁啟超尊為近代史上“當時中國第一人”。
1874年,李鴻章提出“外須和戎,內須變法”,但由于時代和個人的局限,“和戎”與“變法”都歸于失敗。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英煙臺條約》、《中法新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從此背上了“賣國賊”的罵名。
1901年,李鴻章在“老來失計親虎豹”的悲憤中病逝。他死時“雙目猶炯炯不暝”。彌留之際,老淚縱橫,留下遺詩:“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吊民殘。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海內塵氛猶未靖,諸君莫做等閑看。”哀怨沉痛,令人扼腕!李鴻章死后近10年,他為之操持一生的大清王朝也隨之滅亡。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