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蝸居》沒?”
“正看著呢。”
時下,如此見面寒暄的大學生如過江之鯽。一天24小時,只要不在課堂上,學生們多半是在看《蝸居》,說《蝸居》,一逮一個準。
《蝸居》的轟動,使得“房奴”、“小三”等詞眼成了杭州大學生堆里熱翻天的關鍵語。QQ簽名、微博、食堂、教室、寢室里……幾乎所有的大學生在玩的線上線下平臺里,都充滿了討論《蝸居》的聲音。在大學生中最受歡迎的SNS網站人人網上,還掛起了《蝸居》的公共頁面,目前參與的好友人數已經超過13萬人。
曾經鐵了心要留在杭州,如今想打退堂鼓
《蝸居》里,強勢的郭海萍和她的懦弱丈夫住在巴掌大的弄堂民居里,她所有的夢想最后具化成了一個字——房。而這個字,早已或主動或無奈地,成了幾乎所有85后大學生的夢想。
當年,《奮斗》熱播,“不回老家”這句很奮斗的口號,把多少大學生“拴”在了杭州。“好不容易到了大城市讀書,一定要努力在這里立足。”從浙江理工大學畢業半年,如今在外貿公司干得風生水起的周君姣告訴記者,為了能在杭州扎根,她和另外兩個女生合租在一個套房里,她們鐵了心要留在杭州。
如今,《蝸居》過境,對于大學里正面臨畢業的學生來說,電視劇里展現的直白而殘酷的現實,讓他們開始打退堂鼓。
大三學生羅宇在看到眾多熱帖之后,花了一個星期看完了這部號稱“聚焦都市房奴”的連續劇。和他的哥兒們一樣,看了《蝸居》后,他徹底困惑了。“我現在很不確定,畢業后到底要不要留在杭州發展。”寧波人羅宇目前是浙江財經學院經濟類專業的學生,在學校,羅宇是個優秀生,年年得獎學金,還有實盤炒股經驗。一直被同學們稱為“羅老師”的他,從大一就開始計劃了,畢業之后要在杭州找一份金融類的工作。
但是,一部《蝸居》,把不少像羅宇這樣的“郭海萍”給“拍”死了。跟郭海萍每天清晨一睜眼,腦海里就蹦出了“房貸6000,吃穿用2500,冉冉上幼兒園1500,人情往來600……”一連串數字一樣,羅宇們也開始日日擔心自己的“大城市生活成本”——“畢業之后,就算兩個人都有1萬元的月收入,減去5千元的花銷,也就剩下1萬5,一年才攢下18萬元。杭州隨便買套房子就是200萬元,再加上貸款的利息,真得還上十幾年。這已經是最好的打算了,剛畢業的本科生,上哪去找月薪一萬元的工作啊?!”
“媽媽讓我想好了,是不是真的要留在杭州。”一直堅定的羅宇頭一次開始動搖,“畢竟在家鄉買房壓力大,剛畢業還能在家里住住過渡一下,生活成本的確低很多。”
也有大學生很樂觀:未來靠自己努力
雖然,“蝸居”已然成為讓人小絕望的語匯,但在大學校園里,看了《蝸居》的大學生們還是很辨證,很多學生抱著樂觀的心態面對現實。
“《蝸居》讓我看到的是:大學生必須規劃好事業,并且認準方向,努力奮斗。”浙江科技學院大三學生雷穎獨樹一幟,“海萍和蘇淳都是復旦大學的畢業生。但海萍畢業后從事著和本專業根本無關的工作,我覺得她是吃了沒有提前做好職業規劃的苦頭。蘇淳也是,典型的光想不干。所以他們只能是面對房子連首付都給不起。”雷穎目前已經開始著手準備自己的淘寶店,每天做市場調查,尋找優質貨源,經常忙到凌晨才能睡覺。“我在做喜歡并且擅長的事情。海萍后來認識到自己能教老外中文,辦起了學校,就是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優勢。”
也有不少學生很質疑網友對《蝸居》的認同,尤其是那些摻著同情的情感。“我不能理解郭海萍姐妹。”和室友們花了3天時間把《蝸居》從頭到尾看了一遍后,浙江理工大學的朱嬌嬌并不認可這部電視劇的價值觀,“你花錢買房,該成為房主,卻成了房奴。你感情投資,該成為收獲者,卻害人害己。”
記者隨機詢問了不少大學生,他們都表示,如果為了貪慕虛榮而付出這樣的代價,他們寧愿回家發展。
女生熱議:怎樣的男人值得愛
《蝸居》一蔓延,很多女大學生都為小貝憤憤不平:體貼、溫柔、處處為女友著想的新好男人,卻遭到了背叛,而一把年紀、貪贓枉法的老男人宋思明卻如魚得水。但是,當網絡上“愛上宋思明的十大理由”之帖一出,也是叫好聲一片。有社會地位,睿智不失幽默,做事低調不張揚,霸道又多情……對女生而言,集合這些優點于一身的男生,還真叫魅力難擋。
于是,“到底應該選擇怎么樣的男人”又成了眾女生的話題。在“小貝派”和“老宋派”的爭論中,很多男生也在揣摩自己到底會成為怎么樣的男人。
目前,網上流傳的“你會成為《蝸居》中的誰”心理測試,非常受大學生歡迎。“其實,比起懦弱平庸的蘇淳和胸無大志的小貝,男生更愿意成為事業有成的宋思明。”網名“留白”的一學生在學校的論壇上跟帖,一語道破大學生們的心思。(通訊員 包韋俊 陳珊 記者 章咪佳)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