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 錢學森作出了系統性、開創性貢獻
在錢老豐富多彩的科學生涯中,系統科學占有很重要位置。如同科學史上許多大科學家一樣,錢老在系統學的創建過程中非常重視哲學思考,一貫強調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作指導。錢老對系統科學的貢獻是系統性、開創性、具有深遠意義的。這些貢獻體現在他對該學科的學術發展、組織建設和人才培養等多個方面。
錢老認為,在現代科學技術體系中,系統科學如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數學科學、思維科學等一樣,是重要的科學技術部門之一。在體系結構方面,他提出系統科學具有如下三個層次:應用技術層次、技術科學層次以及基礎理論層次。在這三個層次上,錢老都有重要貢獻。
首先,對處在應用技術層次上的系統工程,錢老曾有過較長時間的認識和思考。錢老在開創我國航天事業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套既有中國特色又有普遍意義的系統工程管理方法。1978年錢學森、許國志和王壽云在《文匯報》發表的題為“組織管理的技術——系統工程”文章,對推動我國系統工程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在錢老等著名科學家的倡議下,1980年成立了中國系統工程學會,錢老擔任名譽理事長。錢老為我國系統工程的推廣和應用付出過大量心血,做出了顯著貢獻。
其次,錢老認為系統科學的技術科學層次是直接為系統工程提供理論方法的,包括了運籌學、控制論、信息論等。1954年錢老出版的《工程控制論》是一門技術科學,實際上屬于系統科學的范疇,其中的許多思想和方法超前于當時控制理論的發展。錢老是中國自動化學會的創始人和首任理事長,曾任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第一屆執委會委員。在錢老倡議下,1956年中科院力學所成立了中國第一個運籌學小組(1961年并入中科院數學所運籌學研究室),1962年中科院數學所成立了中國第一個現代控制理論研究室,這兩支隊伍后來分別為中國運籌學和控制理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此外,錢老認為系統科學的基礎理論層次應該是系統學,它是研究系統一般規律的基礎科學,是一門尚待建立的新興學科。對于創建一門新學科來講,引入恰當的基本概念無疑具有奠基性的重要意義。自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錢老便投入到建立系統學的探索中,后來親自領導討論班,密切關注國際最新學術動態,積極了解相關領域學術發展,促進系統科學在其它領域的應用研究,逐步形成了復雜開放巨系統等基本概念和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方法論等。
錢老對系統科學幾十年的探索為我們留下了寶貴而又豐富的遺產,既有具體學術貢獻,更有重要學術思想。我們要繼承他的遺志,發揚他的科學精神,為進一步發展系統科學而努力奮斗!(郭雷)
從創建系統學到復雜巨系統研究
作為我國系統工程和系統科學事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錢學森在大力推動系統工程應用的同時,提出了系統科學及其體系結構。錢老指出,系統科學是有三個層次知識結構的科學技術體系:在工程技術層次上是系統工程,在技術科學層次上直接為系統工程提供理論方法的有運籌學、控制論和信息論等,而在基礎理論層次上便是系統學。他認為,建立系統學的重要性決不亞于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如果說量子力學是微觀層次上(典型尺度為10-17米)的科學革命,相對論是宇觀層次上(典型尺度為1021米)的科學革命,那么系統學則是宏觀層次上(典型尺度為102米)的科學革命,這個層次就是我們所在的地球。
在他親自倡議和指導的“系統學討論班”的學術活動上,錢老提出了新的系統分類,特別是提出了開放的復雜巨系統及其方法論。系統論方法既超越了還原論方法又發展了整體論方法,這是他在科學方法論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貢獻。
后來,根據思維科學和信息技術的發展,錢老又提出“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方法”以及它的實踐形式“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研討廳體系”,將系統論方法具體化,形成了一套可操作且行之有效的方法體系與實踐方式。有了方法論與方法,就可逐步建立理論并形成復雜巨系統學,從而成為復雜巨系統科學的基礎理論,這是一個科學新領域。
錢學森使系統科學的發展進入了新階段。我們應把錢老所開創的科學事業繼續發展下去并發展光大,這也是我們紀念錢老的最好方式。(于景元)
從工程控制論到信息空間綜合集成研討體系
《工程控制論》是錢學森在加州理工大學噴氣推進中心任教時發表的一本專著,被公認是自動控制領域的經典著作,是該領域中引用率最高的文獻之一。斯坦福大學的D,G.Luenberger、哈佛大學何毓琦等教授認為:工程控制論的學術思想在科學界超前5到10年,開辟了一系列控制方面的新方向。
按照錢學森的觀點,工程控制論是系統科學的技術科學層次,系統工程是工程應用層次,而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理論則屬于系統科學的基礎科學層次。錢先生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提出開展思維(認知)科學研究,并提出該研究的突破口在于“形象思維”。從定性到定量的綜合集成技術是思維(認知)科學的一項應用技術,也是研究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的方法論。
1992年,錢學森提出“從定性到定量的綜合集成研討廳體系(HWME)”的構思,把專家們和知識庫信息系統、各人工智能系統、巨型計算機像作戰指揮演示廳那樣組織起來,成為巨型人-機結合的智能系統。這是錢學森先生在思維(認知)科學和系統科學交叉研究中的貢獻、是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交融的體現。
隨著信息網絡的迅速普及,“信息空間”成為一個重要的概念,它使參與者跨越時間和地域的限制、隨時隨地就所關心的問題進行研究、交流和探討,并可隨時利用網絡上的大量資源,從而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的形式。錢學森先生預見到這種空間的擴展,他指出:“有關老詞是思維圈(noosphere),新詞的virtual reality似宜仍用‘靈境’;而信息空間是人-機結合的思維、思想活動世界,似可稱為‘智慧大世界’,簡稱‘智界’”。這體現了錢學森高瞻遠矚、學術思想的前瞻性。(戴汝為)
超越大師和深厚的理論積淀
上世紀80年代初,錢老在提出建立系統科學學科的同時,也指出了對系統科學如何發展的期望。他認為,普利高津的耗散結構和哈肯的協同學都已過去了,進一步發展是什么?如何超越這兩個理論?
當時,普利高津的學術思想傳入中國還不久,他也剛剛受邀訪華,而哈肯的中國之行還在聯系中,直到1984年才成行。在當時提出超越的問題,的確令人感到錢老的氣魄。
錢老對于系統科學理論問題的敏銳由來已久。我第一次聽錢老的報告是在上世紀60年代,他當時指出,有兩個系統應予以特別注意:一是激光,二是熱核反應。實際上這是兩個典型的非平衡系統相變。另外錢老在《工程控制論》第18章提出系統可靠性與元件可靠性的關系。他強調可靠性問題的背后有更深刻的機理,并讓我注意與研究,這也是復雜系統中組合集成的基本問題。
錢老所提出的正是發展系統科學的關鍵問題。要使系統科學成為一門獨立的真正意義上的科學,必須有若干堅實的理論支柱,必須在復雜系統的未知領域中有若干基本概念和理論突破。在這個意義上,到目前為止,國際上較為公認的理論基本點也只有少數幾件。
在對復雜系統基本規律的諸多探索中,我覺得有兩個系統可予以更多的注意,一是神經系統,另一個是經濟系統。這兩個系統應該存在某些簡明而又普遍的規律,有利于我們去尋找其背后的機制,取得進一步突破,以告慰錢老對系統科學發展的囑咐。 (方?)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