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官渡”奠定北方統一大業
董卓敗死后,曹操的謀士毛玠向曹操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軍資”的建議,曹操欣然采納。建安元年(196年)八月,他親往洛陽朝見獻帝。隨即挾持獻帝遷都許縣(今河南許昌東),從此取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勢。這一策略,是曹操在漢末群雄中迅速崛起的關鍵。隨后,曹操即被獻帝封為大將軍、武平侯。
曹操在這一時期成功地進行了屯田,解決了軍糧不足的問題。待到兵強馬壯后,他便從建安二年(197年)起,發動了翦滅群雄、統一北方的戰爭。
建安三年九月,曹操東征徐州,擒殺宿敵呂布。同年十二月,曹操親自率軍屯于官渡(今河南中牟北),迎擊當時實力最強的軍閥袁紹。曹、袁兩軍開戰后,相持近二個月,曹軍勢弱,日漸不支。
恰在此時,袁紹的謀士許攸投奔了曹操,建議曹操偷襲袁軍的糧倉烏巢。曹操依計,親率精銳步騎五千人,趁夜從小路偷襲烏巢,在四面放火。袁紹聞訊,只派了很少的軍隊去援救,結果烏巢不保,被曹軍“盡燔其糧草”。敗訊傳來,袁軍潰散,被斬首七萬余。袁紹狼狽逃回黃河以北。
這就是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戰例———“官渡之戰”,此戰顯示出曹操高明的軍事家素質,從此統一北方再無障礙。
“火燒赤壁”成了他永久的痛
曹操此時的勢力,朝野已無人可及,于是他廢去原先最尊貴的“三公”,恢復丞相制度,自任漢朝丞相。后人稱曹操為“曹丞相”,就是由此而來。
待北方基本平定之后,曹操又率軍南征荊州劉表。建安十三年(208年)九月,曹軍進至新野(今屬河南),劉表病死,其子劉琮不戰而降。這時,官渡之戰后投奔劉表的劉備,正屯軍于樊城,聽說劉琮投降,便率軍向江陵撤退。曹操聞訊,親率五千騎兵從襄陽疾馳三百里,在當陽長坂(今屬湖北)將劉備追上,擊潰了劉備軍,進占江陵。
曹操如此大舉南進,意圖是相當明顯的,就是要完成統一戰爭。據守江南的吳侯孫權,感到了巨大威脅,就命大將周瑜率軍三萬,與劉備聯軍抵抗曹操。
曹操率大軍從江陵東下,到達赤壁(今湖北武昌縣西赤磯山),雙方決戰一觸即發。由于初戰不利,曹軍遂暫駐烏林(今湖北洪湖東北),與孫劉聯軍隔江對峙。
面對強敵壓境,東吳統帥周瑜用計,命大將黃蓋率小戰船十艘赴曹營詐降,船上裝載柴草,灌以膏油,駛至距曹營二里之處時,一齊點火,借風勢直沖過去。曹營舟船頓成一片火海,水軍潰敗。曹操只得率軍從華容道(今湖北監利西北)撤回江陵,后又黯然北撤。
就這樣,“火燒赤壁”導致曹操的統一戰爭半途受挫,未能完成“克定天下”的大業,成為他的終身之痛。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