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年度中國出版機構暨文學刊物十強”評選投票日前截止,郭敬明主編的《最小說》以6835票高登榜首,獨占40%以上雜志份額。而由一代文學大師巴金所創辦的《收獲》以459票名列第六,而另一本老牌文學期刊《人民文學》位列第七,前十強中還有同為“80后”作家張悅然擔任主編的雜志《鯉》。
據了解,該提名名單由同濟大學文化批評研究所聯合《懷堯訪談錄》共同發起,獲提名的40家文學刊物由朱大可、何三坡、葉匡政、張閎、北村、韓浩月、嚴彬等8位文化評論家組成的提名評委團共同提出。評選的主要依據是出版機構和文學期刊的學術貢獻、圖書暢銷度、公眾形象和創新能力。評選模式是專家提名后由網友打分,共有12859名網友參與了投票。獲得年度十強的文學期刊分別為:《最小說》、《讀者》、《萌芽》、《故事會》、《小說選刊》、《收獲》、《人民文學》、《譯林》、《鯉》、《青年文學》。
榜單一出,爭議四起。老牌期刊真的沒落了嗎?新生代期刊有文學性嗎?這樣的評選有意義嗎?多位學者、專家、業內人士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根本不具備可比性
坦白說,“《最小說》贏了《收獲》除了滿足新聞傳播的興奮點之外,并沒有太多可說道之處,因為《最小說》和《收獲》,根本不具備可比性。”評委韓浩月對這樣的結果頗不以為然。據了解,《最小說》發行量超過100萬冊,而《收獲》的發行量至多在10多萬冊,單就發行量而言,兩者不可同日而語。這樣的結果,是兩本雜志的受眾群體決定的。《最小說》的讀者群是青少年群體,而看《收獲》的人中,則鮮有青少年的身影。而在我國的圖書消費群體結構上,青少年的消費約占八成左右的份額。另外,在刊物性質上,前者為流行消費類刊物,后者則一直以來倡導“純文學”概念,文學理念不同,所謂道不同不相與謀。
長江文藝出版社圖書中心市場部主任趙萌則持不同的看法,他認為這個結果反映了時代的選擇。他說,任何一份期刊雜志都帶有時代的印記,《收獲》、《人民文學》等被稱為“老牌雜志”,單就一個“老”字,多少說明了它代表“過去時”。郭敬明《最小說》的讀者是“80后”、“90后”,這些人已經成為當下社會的一個梯隊,有一定的話語權和認知度。
發行量怎能成唯一標準?
如今走訪街頭報攤的攤主,請教哪本雜志最好賣,《最小說》一定會被提及。據一些攤主爆料,有些小讀者會在雜志出刊前一周就來搶先預定,時間久了,攤主們早已習慣了為一些熟面孔預留雜志。由于發行量一直在攀升,《最小說》還在2009年的下半年起,由原先的月刊改為了半月刊。
據悉,文學批評家朱大可在此次票選中,放棄投票給《收獲》。他認為,《收獲》的優點在于堅守上世紀80年代的文學標準,這使得《收獲》比其它雜志更接近文學,而它的弱點也在于它過度信賴這種尺度,以致這類文學期刊的路越走越窄,跟時代需求發生錯位與失調,“我放棄向《收獲》投票,也許是抱著這樣一種希望:能借此推動它和其他文學期刊的觀念更替”。
同時也有專家指出,衡量一本雜志的標準并不能單純看發行量。文學精神所具備的獨特力量,是構成一本好雜志的骨架。從這個角度來說,《收獲》應該成為《最小說》的榜樣。作家葉兆言表示,不同的采樣數據會得出不同的結論,一份榜單不能說明什么問題,看期刊雜志的人也不會因為一份榜單就更改自己的閱讀習慣,“對這樣的評選,我無話可說”。
記者 陳熙涵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