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城皆看《阿凡達》
本周影迷們只有兩個選擇:第一,去數字影院花120元看《阿凡達》,第二,在街邊小攤上花10塊錢買張盜版《阿凡達》。
這不是玩笑。
星期一,有院線經理就保守估計,當日《阿凡達》全國票房加零點首映已超過3500萬,創造了當日票房紀錄。
星期二,一位駐京媒體記者下午4點趕到北京西四環邊的一家影院,只買到了11點半的票。不過,她已經算幸運,她的朋友連加映的12點半檔都沒撈著。
星期三,院線仍是一票難求,有媒體比喻為好似春運搶票。在電影論壇上,如果有一張午夜場影票,5分鐘內就會有人加價買走。
星期四,北京萬達影院的電影放映表上,《阿凡達》仍然排了30場,其他影片最多的是此前好評如潮的《十月圍城》4場、《三槍拍案驚奇》3場,而《風云》、《刺陵》和《午夜出租車》則只有一場……
《阿凡達》,這個名字酷似一位傳統智慧人物的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完全虛構的故事:故事背景為2154年的潘多拉星球,一名雙腿癱瘓的老兵幫助土著納維人對付人類入侵者。
故事情節并不復雜,評價也不盡相似同。
比如,好萊塢本地的媒體評價說,十幾年之后,詹姆斯·卡梅隆再次證明了他是“世界之王”,他用讓人目瞪口呆的方式把科幻片帶入21世紀。英國的媒體則把它稱為“這是十年來最耀眼的電影,最后一場20分鐘的大戰讓人血脈賁張”。
不過,有評論說,納維人的高尚品德讓人感動,但是劇情俗套,依然是邪惡的人類帝國和維護生態的土著進行對決,并沒有任何新內容,缺乏真人電影的激情。
有爭議才有看點。似乎是為了驗證這個電影傳播規則,《阿凡達》一上映就接連創造紀錄,上映一周全球票房已達10.2億美元,目前排在全球票房電影榜的第四位。不過,前三名早已經是明日黃花,而阿凡達仍在熱映。
電影是一扇窗戶。觀眾從中看到了熱鬧,投資人看到的是心跳,從業者看到的是行業發展風向標。
導演陸川在其博客中這樣寫道,如果不限制《阿凡達》的上映日期,我相信它會擊碎這塊土地上關于電影所有真的假的制作的炒作的哄騙的哄抬的紀錄;觀眾會用口碑來完成這個紀錄。
《阿凡達》的成功創意再次激發了投資人對創意的渴求,正如電影工作者張震說的“音樂抒發情感,電影滿足想象”,而史蒂芬·斯皮爾博把電影工作室即名為“夢工廠”。
某位電影評論人干脆斷言:中國電影與世界一流電影的差距,就是現實與夢想之間的距離。
民企路徑——《喜洋洋》太年輕
對于陸川的評價,有評論者指出,新年國產電影中并不乏亮色,比如即將上映的《喜洋洋與灰太狼之虎虎生威》就值得期待。
值得期待的并不是單單這一部動畫片,而是它的成長路徑。這部定位在六歲以下的動漫連續劇,各地的收視率達到10%以上,播出集數超過500集。去年電影《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牛氣沖天》首輪票房就達到8千萬元。據估計,該動畫片市場價值已超過10個億,創造了中國動漫史上的商業神話,也創造出國產動畫前所未有的價值。
當然,這位評論者也指出,“現在喜洋洋還是個孩子,就如上個世紀中期的迪斯尼,我們要呵護他,但也不能拔苗助長。關鍵是我們已經上路了。”
正如全國政協委員、中外名人文化產業集團董事長陳建國所說,民營企業應該抓住最近幾年的機會。以往的經濟危機時期,都給文化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機遇,在金融危機對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破壞性的影響下,各國紛紛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以彌補金融危機所帶來的經濟衰退。如上世紀30年代和90年代兩次危機,其他行業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唯獨文化產業捕獲了發展先機。如美國文化產業異軍突起,在GDP中占據25%的比重,成為僅次于軍工行業的第二大支柱產業。
數字為證。2009年,中國電影大豐收。據新華社報道,當年我國電影票房攀升到創紀錄的60億元,比前一年增加17.85億元。其中,僅2009年國慶黃金周的短短7天里,以主流電影為主體的中國電影票房就創下2.2億元的成績。這個數字,是2002年全年國產電影票房的總和,也是新中國歷史上國慶獻禮檔票房成績的最高紀錄。
這個成績的背后,明顯有政策杠桿的撬痕跡。國務院公布的《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和文化部制定的《關于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成為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政策“推手”,華誼兄弟公司在深圳股票交易所創業板掛牌上市,在業內產生了強大的示范效應。
在具體路徑選擇上,有財經評論員指出,獅門公司的案例可以給出啟示。華納兄弟、索尼等電影公司過去5年的回報率在10%上下,而加拿大的小電影公司獅門,卻有143%的回報率。更出人意料的是,獅門近年大筆集資,卻不是拍電影,而是通過收購,建成了最大的電影存儲庫,這為獅門創造了70%的收入。
2004年10月,《連線》雜志主編克里斯·安德森在一篇文章中,首次提出了一個長尾理論:只要通路夠大,非主流的、需求量小的商品總銷量也能夠和主流的、需求量大的商品銷量抗衡。
獅門公司的依據就是,只有不到5%的美國人晚上會出外看電影,95%的觀眾則會留在家里看電視。所以,觀眾需要能隨時隨地選擇喜愛的電影。于是,獅門制造一個龐大的電影儲存庫,讓觀眾自由選擇。
歲杪年初,一些長期潛伏的矛盾也逐漸顯露。如著名電影投資人張偉平對國有電影集團公司涉嫌利用壟斷,擠壓民間資本生存空間的抱怨。
有評論者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引進的國外電影、國有資本和民間資本投資的國產電影共存這一事實將長期存在。特別是,近年來出現的民資和國資捆綁投入拍攝發行電影,已經成為一個趨勢,民營企業最重要的行動應該是整合資源、創造自己的平臺,而不是僅抱著幾個名角名導,又暗生埋怨。
電影是工業與藝術的結合體。剛屆而立之年的民營企業家,要在電影市場實現從配角到主角的轉變,還須再苦熬數年。
楊朝英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