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古:抓一把土,都是文化
東阿縣城汽車站斜對過,沿朝南的一條鄉(xiāng)村公路直接向南行大約8公里,路東就能看到曹植墓了。
1 月6日,正值今冬最凜冽的天氣,村子里行人稀少,墓園里一片靜寂,兩扇朱紅色大門上面書有“曹植墓”三字,寒風(fēng)蕭瑟中,倍顯莊嚴(yán)肅穆。從側(cè)門進(jìn)入墓園中,一座低矮的山丘佇立,山上挺立的青松之間,各種叢木枝節(jié)盤繞,迎面便是青色古磚砌成的曹植墓。為防止雨水侵蝕,墓門現(xiàn)已經(jīng)封閉,無法進(jìn)入甬道和墓室。
同行的劉玉新介紹,魚山屬泰山西來余脈,海拔 82.1米,占地80余公頃。相傳,因其形似甲魚,或曰古建魚姑廟于山頂,故名魚山。因漢武帝所作《瓠子歌》中有“吾山平兮鉅野溢”之句,又名吾山。
環(huán)繞四周,園內(nèi)建有子建祠、曹植墓碑、七步路、羊茂臺、洗硯池、聞梵處、梵音洞、摩崖刻字、魚姑廟、觀河亭、仙人足印、穿陽洞、浴仙池、龍山文化遺址、中日魚山友好紀(jì)念碑和歷代碑刻等古跡。魚山腳下即是滾滾黃河,隔河面對連綿群山。
“ 抓一把土,都是文化;撿一塊瓦塊,可以考古。”劉玉新說這并不是夸張,1985年春,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魚山上發(fā)現(xiàn)許多龍山時期的灰陶片和磨光黑陶片,并有大量春秋戰(zhàn)國至兩漢時期的遺物。1995年4月,文物考古工作者又在此地發(fā)現(xiàn)一處龍山文化時期的大型夯筑臺址,殘存面積達(dá)1000平方米,專家分析,這是一處原始先民的祭祀臺址。
尋根:“曹子建”叫著更親
山上還有幾座青磚老宅,三位圍著方巾的女村民正沿著曹植墓前的臺階一級級向上單腳跳著游玩。其中 60多歲的崔金芝很是健談,她告訴記者,之前村里人就住在山上,圍著“曹子建”到處都是人家,她家就住在“曹子建”的北面不遠(yuǎn)處,上百年的老宅子,后來封山搞規(guī)劃建設(shè),集體拆遷搬走了。
她嘴里說的“曹子建”就是指曹植墓,當(dāng)?shù)卮迕穸歼@么稱呼。“大家不覺得是墓地,覺得這里就住著個人,一個有名的能人,這么叫著更親,一家人似的。”崔金芝說,她是外村嫁過來的,婆家是村里為數(shù)不多的姓曹的,她為此很驕傲。
曹植,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曹操之子,曹丕胞弟。是建安文學(xué)的杰出代表,生前曾封陳王,死后謚“思”,故后人又稱陳思王。
曹植生于帝王之家,文章絕倫,骨氣奇高,起初備受曹操喜愛,并有傳位之意。但后來由于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jié)”,再加上哥哥曹丕的伺機(jī)陷害,導(dǎo)致其后來失寵,此后命運多舛,終日郁郁寡歡,以41歲盛年而終。最后的三年被封為東阿王,死后葬于魚山西麓。
魚山村民張?zhí)m英說,村里只有三家曹姓人家,但方圓十幾里內(nèi)還有一個曹莊和一個曹廟莊,大多數(shù)是姓曹的,有些人覺得跟曹植有關(guān)系,“曹子建在東阿呆了三年,是東阿王,不可能不留下后代吧?”
而崔金芝則悄悄告訴記者,有時候遇到孩子不好時,就半夜到“曹子建”這里來燒燒(燒香火),“原委原委”(本地語,類似祈平安或祈福之類),說這是你們曹家的孩子,多保佑吧。
但具體是否曹植的后代,誰也不愿去追究,他們說是不是又有什么關(guān)系,反正曹子建在我們這,他是我們的東阿王。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