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兵在曹操集團中的地位
青州兵是曹操統一北方的重要軍事力量。在收編青州兵以后,曹操的勢力迅速壯大起來。此后,曹操才逐漸萌發了“平天下”的遠大理想。曹操在類似自傳的《讓縣自明本志令》一文中說:“當初被舉孝廉時,只是想當一名郡守,得一個清官好名聲。”任濟南相“除殘去穢” ,“以為強豪所忿,恐致家禍,故以病還。”后遷為典軍校尉,意欲為國家討賊立功封侯,死后墓題“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不久,起兵討伐董卓,他的志向也是有限的。等到“領兗州牧,破降黃巾三十萬”,才有了平定天下的勢力,平定袁術袁紹劉表之后,遂有“平天下”之志。
曹操收降了青州黃巾軍以后,吸取黃巾軍缺失糧草的教訓、農民且耕且戰的經歷,196年在許下屯田,取得滿意的成績。在范縣、東阿屯田,興修水利,依靠了農民軍“男女百余萬口”基本勞動力和生產技術,還有他們隨身攜帶的耕牛和農具。當時屯田分軍屯和民屯兩種,辦法是一樣的。無牛的公家貸牛,所獲公家得六成,私人得四成;有牛者所獲平分。取得初步成果后,遂在北方普遍推廣,州郡例置田官,有典農中郎將、典農都尉等專職領導,“數年所在積粟,倉廩皆滿。”屯田的好處是不僅能供應連年戰爭的軍糧,還增加了生產,減輕了農民的負擔,節省了農民遠道運輸的勞動,也使百姓富足生活提高。為曹操統一北方打下經濟基礎。
青州兵的活動事跡,歷史記載很少。《三國志》中僅記載了以下部分事實:
194年,曹操攻呂布于濮陽,呂布出兵迎戰,先以騎犯青州兵。青州兵被沖散,曹操陣營混亂起火,曹操墜馬,燒右手掌。部將樓潩扶曹操上馬,遂引去。曹操這次出兵不利,對青州兵沒有追究責任。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
197年,曹操征張繡。于禁見十余人被創裸走,于禁問其故,曰:“為青州兵所劫。” 于禁怒曰:“青州兵同屬曹公,而還為賊乎?”于禁要聲討問罪,曹操知道此事后,不準問罪,未加處理。(《三國志·魏志·于禁傳》)
220年,曹操病死。青州兵就“擅擊鼓相引去”。此時,眾人以為宜禁止之,不聽者可討伐之。賈逵不允,還告知所在給其廩食。 (《三國志·魏志·賈逵傳》注引《魏略》)
從以上三則史料可知:青州兵在受編之初,戰斗力并不是很強。青州兵的編制,二十多年始終沒有打亂,保持了一定的獨立性。曹操在南征北戰中,幾度戰敗病潰,青州兵沒有離散,也沒有乘機倒戈。曹操集團中有的人對青州兵是有看法的,但曹操對青州兵始終是寬容的。曹操信任青州兵,青州兵也信任曹操。
公元210年,曹操發布《求賢令》,用人不分貴賤,以才干為標準。提:“二三子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二用。”可以錄用“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這直接沖擊當時世家豪族在用人上的壟斷權。
曹操集團的將領來自四面八方,有曹氏家族的,如曹仁、曹洪等;有夏侯氏家族的,如夏侯淳、夏侯淵等。有的是袁紹、袁術舊部,有的是韓遂、馬騰舊部,有的是呂布、劉表舊部。 “拔于禁、樂進于行伍之間,取張遼、徐晃于亡虜之內,皆佐命立功,列為名將。其余拔出細微,登而牧守者,不可勝數。”(《三國志·魏志·武帝紀》注引《魏書》)
就是在戰將如云的曹操集團中,卻沒有一個戰將是出身于青州兵的。青州兵跟隨曹操戰斗了二十多年,難道這三十萬人中就沒有涌現具有戰將才能的人嗎?就沒有具有史書記載價值的功臣嗎?青州兵在曹操集團中到底處在什么地位?這不能不說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文/李永先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