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幾場風雪,我們不知不覺就跌進了臘月。由于腌制的食品已被證明對人體健康不太友善,所以現今“臘味”越來越淡,這也稱得上是人類向科學養生邁出的一大步。然而,這似乎并沒影響人們對“臘月”的“無限向往”。不信?翻翻報紙,保不準“臘八粥”的“香氣”就會把你熏得人仰馬翻。
“ 聞”著媒體上各式各樣“正宗”的“臘八粥”,我的思維竟開起小差:難道“臘八”這天就是“粥的盛會”?當然不是!那現代人為什么偏對“臘八粥”如此青睞呢?思來想去,覺得只有一種可能,就是在通俗文化、快餐文化大流行的背景下,人們對傳統節日風俗的審美注意力發生了重大轉移,“臘八”風俗中的“大事”和 “小事”發生了有趣的逆轉,滾燙溢香的“臘八粥”才能跟現代人的生活產生互動。從某種意義上說,“臘八粥”才是“臘八”的“時尚標簽”,我們只要喝了“臘八粥”,就算沒數典忘祖。
其實,讀過史書的人都知道,“臘”在《說文》中為“冬至后三戌日”,那一天的主軸大戲是“祭祀百神、企求平安”。在佛教未入國門前,“臘”與狩獵有關。司馬遷在《秦本記》中說:“惠文王十二年初臘”,《正義》里就明白無誤地告訴后人“臘”與“獵”之間的聯系,書中謂“十二月獵日也。秦文王始效中國,為之獵禽獸,以歲終祭先祖。”這一點,從“臘”的讀音有一種與“獵”相近上也可以佐證,至少說明“臘”與“獵”的關系比較曖昧。
在漢代,“臘八”這天的活動頗多,但沒有“臘八粥”的記載。楊惲《報孫會家書》曰:“臘盡春初,田家作苦,歲時優臘,烹羊炮羔,斗酒自勞。”漢代民間的“臘八”更比不上宮廷。《東觀漢紀》謂:“臘日詔賜羊。”因此,有人認為,喝“臘八粥”是從唐朝開始的。《唐書·歷志》曰:“永昌元年十一年改元載初,用周正,以十二月為臘月。”據說當時受佛教影響,佛教以農歷十二月八日為佛祖生日,“臘會”(喝粥的集會)就在唐朝出現了并呈火爆之勢。確切記錄“臘八粥”的是宋代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十二月初八日,大寺作浴佛會,并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也。”由此可見,到了宋朝,喝臘八粥已成普遍現象。
也許是《東京夢華錄》這本書“分量”太重或孟元老“名氣”太大的緣故,宋代記錄的“臘八”其他風俗卻很難流行。如《荊夢歲時記》中說:“十二月初八日為臘日,諺語臘鼓鳴,春草生。村人擊細腰鼓,作金剛力士以逐疫。”這說明,當時的“臘八”這天的活動祭祀神靈固然為主,但也還含驅疫求平安的內涵,而喝摻入藥材等煮的“臘八粥”只不過是驅除疫病這項活動中的一個項目……
基于此,我粗淺地認為,“臘八”這個節日可能從宋朝開始就被誤解了。“臘八”活動的主題應該是祭祀、祈福、驅疫、求平安,這也反映了古人在科技、信息等非常落后的狀態下頑強生存、生活的一種智慧。
趙柒斤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