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墓”在沉寂千年后驟然現世,一時間眾說紛紜,莫衷一是。1月14日,經過中國社科院專家考證,河南安陽西高穴“曹魏大墓”實際已從考古學上確認為曹操墓,但有關曹操墓真偽的質疑和猜測仍沒有就此平息。
無 奈 經濟利益的考量
對曹操墓的爭論,說白了是各方利益在博弈!是對墓葬發掘后所產生的連帶經濟效益的爭奪!經濟社會之下,曹操墓確認的經濟社會價值很容易就超越了學術價值。在曹操墓還沒有真正確認之前,著名媒介人裴鈺就表示“曹操墓每年的最低收益是4.2個億”,而且“這個數字,還是在不景氣的宏觀經濟背景下,以及國外游客份額很低的情況下”計算出的。懂得了這一點,不免對曹操墓的考古發掘心存疑慮:經濟利益的考量,會不會消蝕專業人士的學術良心,從而誤導社會公眾?
“最近關于曹操墓的新聞我一直都在關注,大家辯論其實是個好事情,理不辯不明嘛!”1月19日,家住西安南郊的文史愛好者劉景海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從考古學和歷史學的研究來說,確認曹操墓是很有價值的。但從大眾文化的角度,人們關心曹操這個人,其墓地則是其次。因此,對于曹操墓的確認,應該本著科學的態度進行,而不應該摻雜“經濟利益”的因素。希望安陽方面迅速采取措施,用現代科學技術來提出令人信服的證據,千萬不要就曹操墓的真假陷入無聊的口水戰。
借 機 自我炒作使爭辯升溫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8年12月12日,開始對安陽西高穴被盜古墓考古發掘,至2009年12月下旬,發掘基本結束,前后歷經一年時間。期間,各級文物部門還多次舉行論證會進行論證。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著名考古專家劉慶柱參加了國家文物局組織的最后一次專家論證會,他告訴記者,從目前情況看,認定曹操墓,是證據鏈最多、最完整的。
據了解,過去類似的考古,證據還沒有安陽曹操墓充足,但是發表后,幾乎聽不到反對之聲;這次安陽曹操墓的證據遠超以前的考古證據,質疑之聲卻不絕于耳!原因何在?
曹操墓真偽之爭其實已遠遠超出了曹操墓本身,超出了考古本身。“不要外行論內行,不要借機炒作自己,我覺得有些人是借這個東西炒作自己”。劉慶柱說。學術的問題,討論可以,質疑可以,但要相信科學。他認為,事情一“化”就危險了,什么東西就怕“化”,曹操墓真假之辯已經被社會化、政治化,這不是正常現象。
大 膽 “認親”熱潮折射文化追求
當“曹操墓”被確認以后,隨即,中國就掀起了一股曹操后人“認親”的熱潮。當地媒體消息稱,有一位上海的老人專程跑到安陽的曹操墓,自稱是曹操的后人,來認“祖墳”。當地的居民也透露,很多從安徽、河北等地前來“認親”者均自稱是曹操的后人。
史料記載,三國時期叱咤風云的曹操,至少有十五位美貌如花的妻妾。那么,曹操既然妻妾成群,恐怕他的后裔就很難以統計。在曹操后人“認親”熱的同時,亦興起了一股“三國熱”,熱衷者自稱為曹操的“粉絲”。這些“曹粉”們,網上玩“三國”游戲、看《三國演義》電視劇;網下看有關曹操和三國的書籍;生活中,模擬“曹操”的言行舉止,并吟唱“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的詩詞曲賦。同時“網絡考古”也風生水起,有網民宣稱要去尋找“劉備墓”和“孫權墓”。
這充分說明了,公眾的“好奇心”,不僅僅是因為墓主人的身份特殊,對中華民族姓氏文化和歷史文化感興趣也是原因所在。
惡 搞 娛樂情緒彌漫
在這個富有娛樂精神的年代,惡搞戲說很容易蓋過科學研究的風頭。曹操墓也已成為歲末年初一個不容忽視的公眾文化事件。
日前,記者收到一位朋友的短信,是一段曹操和盜墓者的對話。
曹操說:“你們是誰?出去!”
挖墓人說:“快說,你是不是曹操?”
曹操長嘆:“唉,別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
挖墓人說:“你旁邊的女人是誰?”“這事不能說得太細。”曹操詼諧一笑。
“曹操”破土而出,極大程度地滿足了大家的好奇心。但嚴肅的科學研究被惡搞,顯然不利于社會的健康發展。讓娛樂的歸娛樂,科學的歸科學。網民需要保持理性和平常的心態,而不要以玩世不恭、懷疑一切的娛樂心態捕風捉影,更不能以此企圖左右科學研究。只有這樣,社會的發展才有希望,網絡作為公眾言論的平臺才能更加健康地發展。
擔 憂 考古信任危機顯現
“在考古歷史上,這樣的現象頗為罕見。除了曹操的歷史地位特殊、公眾文化遺產意識逐年增強外,恐怕也與信任危機、考古動機遭疑有關。”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副主任杜金鵬說,近年來,國際國內屢有各種造假事件被曝,學術界、新聞界包括政府官員的社會公信力屢受挑戰。每當發生重大事件,人們總要習慣性地從反面思考,“曹操墓”考古發現也難例外。
許多報道提到“曹操墓”考古發現緣于對帝王陵墓的“渴求”,以及當地政府破除常規撥款支持考古發掘的細節。在有些人看來,既然“動機不純”,結果必然可疑。加上有人“計算”出“曹操墓”的旅游價值每年數億,更“坐實”了這種懷疑。當然,考古信息發布時機也欠妥。“曹操墓”的田野考古發掘尚未最終結束,考古資料尚未全面整理,有些問題尚未深入討論。應該說,在上述這些情況下,不少人產生疑問都是很正常的。
欣 喜 公眾監督沒有缺位
曹操墓的發現再次在學術界和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歡呼者有之,質疑者有之,惡搞者也有。有學者認為,近年來,在學術問題上,造假案不斷涌現,人們對學術界某些不正之風已表現了厭惡之情。因此,網上對包括曹操墓進行的監督決不是反映國人無知,而是一種相當的理智。就曹操墓一事而言,假若曹操墓是真,那么,將是中華文化的一大盛事,也給歷史和曹操一個完美的交代。假若曹操墓是假,那么,將又是一場像“周老虎”般以愚弄公眾開始以害己告終的鬧劇。那么,公眾質疑曹操墓是可以理解的。作為以對歷史求真為己任的考古工作者,認真思考公眾和網上的質疑,也不是一件壞事。
對曹操墓的質疑,體現了公眾監督的可貴。一切弄虛作假的學術都會原形畢露。我們有理由相信,正是由于千千萬萬的火眼金睛,曹操墓將會有一個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結論。
信 心 學術道德和社會責任不容褻瀆
“‘曹操墓現象’對于考古學研究,具有一定程度的正面作用,這就是促使考古學家更加嚴謹、謹慎。但在另一個方面,它損害了考古學的嚴肅性,損害了考古科研部門和管理部門的公信力。”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副主任杜金鵬坦言,在考古研究中,追求“百分之百的鐵證”幾乎是一種苛求、很多時候是一種空想。事實上,在“曹操墓”考古發現論戰中,提出反對意見者要證實自己的觀點,反而比論證肯定性意見更困難。
杜金鵬說,中國的考古學界,具有優良的學術傳統,雖然在當前形勢下,考古界也難免沾染一些不良習氣,但畢竟還是最純樸、正直的群體之一。環顧左右,像民工一樣整日勞作在田野中、任憑風吹雨淋不動搖,其薪資待遇卻遠不及城市白領的,除了考古學家,還有多少學科的從業人員是這樣的?支撐大家如此癡情考古的,是事業心和責任心!
堅守寂寞才能獲得真知
安陽曹操墓之真偽爭論至今,儼然已成了一鍋娛樂大雜燴。地方政府的逐利沖動,科學學術的公信缺失,都在不斷升級的辯論中一覽無余。“說曹操,曹操就到。” 經過考古發現,這個曾經生活在世代相傳的傳說里、在民間社會極具知名度的一代名人,能夠重見天日,放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所以,在真與假、是與非的判斷中,錯不在曹操墓,也不在考古發現,而在于發現的時間,是這樣一個急功近利、缺少敬畏、信任缺失的時代。
揭開“曹操墓”疑冢之謎,需要理性、嚴謹、求實態度,這不僅是科學精神的體現,也彰顯了對歷史的尊重。事實勝于雄辯,時間是有力的證明,隨著曹操墓的挖掘和出土文物論證認知,我們期待新的有價值的考古發現、DNA鑒定報告來佐證“曹操墓”真偽,而這些,靠那些“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熱鬧辯論是無法完成的,真正能靠得住的是“寂寞”,“踏踏實實工作,老老實實研究”的寂寞,只有在熱鬧的爭論中堅守寂寞,那么關于曹操的眾多猜測和未解之謎,或許將從此逐一揭開。
本報記者 趙爭耀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