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與雷鋒
丁玲與雷鋒提前相逢的說法,是不是也算翠花給上來的另一碟酸菜?
上個月,讀到一篇文摘,足足刊登了一個版面,寫“丁玲在北大荒”。我這個曾在北大荒“呆”過10多年的知青,由此讀得“起勁”。丁玲被打成“大右派”,發配到黑龍江湯原農場,種過地,養過雞。那個位于佳木斯市郊區的湯原農場,我是去過的。那時,我在兵團一農場“團部”機關物資部門工作,奉指令到湯原農場,去“看看”那里的焦炭質量,如果好,可以“進點貨”,供修配廠用。所謂的焦炭質量好,就是要塊大,不要碎末,敲擊起來有“剛性”,焦炭發火就硬。記得是一個大雪天,我坐火車到佳木斯,再乘班車到湯原。當時的我就知道,這個小小的湯原農場,是丁玲到過的地方。1964年,丁玲與她的丈夫陳明,去了寶泉嶺農場。
文摘“丁玲在北大荒”中寫道:1959年的一天,吃過晚飯,陳明忙著收拾桌子、洗碗。有些疲憊的丁玲斜倚在床上,在微弱的油燈下翻看這幾天的報紙……隊長和支書先后進屋,支書慢悠悠地說:我們想請你給隊里當個掃盲教員。丁玲痛快地答應說:我不滿足做一個作家,而愿意做一個共產黨員,做一顆螺絲釘,黨需要我到哪里我就到哪里去,如今需要我掃盲,我自然就去掃盲。我全力以赴。“第二天”(請注意這個“1959年”的“第二天”)吃過晚飯,丁玲那個掃盲班在小學校里正式開學了。因為聽說要講故事,一些孩子也跟著媽媽跑來了,教室里坐得滿滿的。站在講臺上,丁玲望著一張張熟悉的面孔,便像嘮家常似的講起了雷鋒的童年。故事講得很精彩,學生們沒聽夠,要求接著講。丁玲說:每天只講一段,愿意聽明天再來,下面開始學認字。
讀著,我產生了一個疑問,丁玲在1959年就開始宣講“雷鋒的故事”了?我到過雷鋒家鄉湖南望城,參觀紀念館,“依稀”記得,是1963年3月2日,《中國青年》雜志將毛澤東主席為自己的這位湖南小老鄉題詞,刊登在了“學習雷鋒”專輯上;3月5日,人民日報刊登題詞,這個日子成為后來向雷鋒學習的“全國號召日”。
于是把資料查將起來。
網上百度。一文本的題目是“沈陽軍區《前進報》與雷鋒日記的首發”。文中這般寫道:沈陽軍區《前進報》編輯董祖修是閱讀、摘錄雷鋒日記較早的人之一。董祖修第一次接觸到雷鋒日記是在1960年10月。一天,《前進報》總編輯稽炳前向董祖修介紹了報社擬宣傳雷鋒的計劃,并把5本日記交給他,讓他看看能否摘錄發表一部分。第二天,董祖修向上級領導表示,日記完全可以摘登,他還想前往雷鋒所在連隊采訪一次,或許可以得到更多更新的東西。1960年11月26日,沈陽軍區《前進報》用兩個整版的篇幅,發表《毛主席的好戰士》的長篇通訊,報道雷鋒事跡。稿件還同時發給新華社、《解放軍報》、《遼寧日報》、遼寧《共青團員》、《遼寧工人報》、《沈陽日報》。各報刊在發表時,標題都作了修改:《解放軍報》的題目叫《茁壯的新苗》,《遼寧日報》題為《紅色的戰士》,新華社發稿的題目是《苦孩子成長為優秀戰士》。“1960年12月1日,《前進報》以《聽黨的話,把青春獻給祖國》為題,摘發了雷鋒從1959年8月30日至1960年11月15日間的15篇日記,并加了熱情洋溢的編者按,這是最早見諸報端的雷鋒日記,是作為宣傳雷鋒事跡的重要材料出現的”。
沈陽軍區《前進報》首發雷鋒事跡報道的日子,是1960年11月26日。雷鋒日記見報,則在后一周。丁玲給湯原農場掃盲班講雷鋒故事,即使是在1959年12月的最后一天,也比沈陽軍區首發報道的日子,提早了11個月。這可能么?
問世求信,唯實求是,方能達到以史為鏡的目的。否則,歷史只能成為一面哈哈鏡。將丁玲與雷鋒提前“焊接”在一起,不能為他倆增添或疊加任何一榮俱榮的光芒;再說,也用不著。當年莎菲哪里容得此種虛假,而謙虛的雷鋒,他也不會為自己的提前到達,說上一句:這是我應該做的。
班固贊《史記》,有言: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我在網上查閱“東北農墾報雷鋒就在你身邊”,結果出來的卻是雪村的“東北人都是活雷鋒”,最后一句唱詞是:翠花上酸菜。丁玲與雷鋒提前相逢的說法,是不是也算翠花給上來的另一碟酸菜?
陸幸生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