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下午,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大姐到訪我宋莊的畫室。此前,她請我復制一幅特卡喬夫的《打草時節》。原作收藏于詩人伊蕾手里。對照原作臨摹,是個簡單的事。鐵凝很喜歡這幅畫。幾年前,她專為《打草時節》寫過一篇散文。
在作家圈里,鐵凝算是很懂畫的人,可謂家學淵源。她的父親鐵揚先生是著名油畫家。韓國還專門建了鐵揚美術館。
談話從文學開始。從《香雪》到《永遠有多遠》,鐵凝20世紀80年代至今的作品,我幾乎都看過,個中的人物如白大省,西單小六……如數家珍。談到中國作協,她正在努力使其去“衙門化”。她說,這是前任主席巴金先生所希望的。
談話總是被電話所打斷。她不斷重復:對不起。如今要為作家服務,不再有權利獨自躲起來創作自己的東西。
鐵凝喜歡的繪畫,主要偏重于印象派。手里拿著我的奧賽博物館監制的館藏畫冊,她回憶了曾在奧賽呆過一天。又講起瓷器繪畫對雷諾阿的影響,講起德加筆下的芭蕾舞女為何身材粗短。然后說到當代藝術,她變得嚴肅起來。
“無論是作家還是畫家,都應該具有批判意識。”鐵凝說,“但是要想對社會產生影響,必須基于正常人的思維。歷史上能流傳的作品都是貼近人的生命、深入人的情感的永恒主題。這個話題我和西方當代的很多權威學者交流過,一致的感覺是,全世界的當代藝術都在變得快餐性、玄虛性,遠離人的真實,這將給當代藝術的壽命大打折扣。”
鐵凝認為,作為一個作家,對社會思潮的涌動是很敏感的。比如一些畫家的大頭畫,表達80年代的一種情緒,當時是具有先鋒性的。如今則不然,即使拿到文學堆里,也是老掉牙的東西,可西方人不這么看,他們就是認為這是中國人最先進的思想。
鐵凝說:“近年,國際文化交流占去我一半時間。無論是代表官方還是民間,有一個特別令人不舒服的現象:相當多的西方人內心中,并不是平等看待中國人,他們對于中國作品的選擇,完全是按他們自己的用意。這時候在現場的人就會有強烈的感受,我們為什么沒有自己的主見呢?許多人認為,中國已經融入世界,地球村已經形成,太天真了,意識形態的平等交流任重道遠!比如,英國的克里斯蒂高價拍賣了一幅中國人傻笑的作品,中國人感到歡呼、自豪。而當地最大的報紙評論說,之所以好,是因為畫的最像中國人。如果你在現場,會感到很丟人。我們的自我批判精神常常被利用,很復雜。藝術家應該多想想如何使國際交流平等、健康,并且保持自己的尊嚴。”
談話再一次被電話聲打斷。——著名作家史鐵生病危。鐵凝要趕去聯系醫院相關的事。看來,這個主席,不是好當的。
人要有自己的主見。多聽聽不同角度的聲音有好處。
馮路敏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