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10日電 民俗專家陳連山博士10日下午作客中新網訪談時表示,“春運”是一種社會現象,也是現代過過程中,出現的一種尷尬的文化現象,“等到我們高度發展了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每到春節,“春運”都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苦澀話題,幾十天內數十億人次流動,甚至有人稱其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人口遷徙”。
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民間文學教研室主任陳連山博士10日作客中新網訪談時表示,嚴格講“春運”不能叫做遷徙,因為在文化學,人類學,或者是社會學研究里面,“我們的術語把遷徙是定義成人群,或者是個人長期地移居到某一個地方長期生活才叫遷徙”。春運只是短時間旅行,回到家鄉去過一個節,然后馬上就回去了,不是在家鄉長期生活的。所以這個不能叫遷徙,只能叫長距離人口移動。
陳連山說,春運是一種社會現象,當然它的內在發生原因,“是因為我們最大節日春節,有一個要求就是全家團圓。”全家團圓在一起共同歡度最大的節日,所以它是種文化現象。
陳連山堅持認為,“春運的發生,來源于我們現代化的運動。”因為在中國傳統社會里面,比現在更加要求春節團圓,比現在要求得更嚴,你必須回家。現在有的人還可以不回家,過去不行必須回家,可是古代人那么強調團圓,但是那個時候為什么不發生春運問題,因為那個時候祖祖輩輩,整個家庭,甚至整個家族都生活在一個村莊里面,就是一個地區,他回家團圓不用走很遠的路,根本不需要長途旅行。
陳連山表示,自從搞現代化城市以后,出現高度發展的現代城市,集中了更多的財富,鄉村人進城打工去賺錢尋發展。“可是我們城市發展又不夠發達,剛剛開始,他需要勞工,但是他又無法給勞工提供足夠居住的地方,提供比較便宜的房子,房價太貴買不起,所以造成他的家跟他工作的地方完全分離了。等到團圓的時候,他必須從工作地回家,過完節團圓完了再離開家回到工作地,這樣就造成了春運,這是我們現代化過程中間,城市開始發展,但是又沒有足夠發展,很尷尬的狀況下出現了這種春運的現象。”
陳連山認為:“以后,等到我們高度發展了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