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很多網絡寫手都在談論一個話題——“弄個魯迅文學獎玩玩如何?”當天,中國作協公布了修改后的《魯迅文學獎評獎條例》,網絡文學首次被納入評選之列。但是網絡寫手的煩惱很快就來了,他們發現自己的作品寫得太長,根本沒資格進入評選,而網上一些雷同抄襲之作的蠢蠢欲動,又讓他們心灰意冷。難道網絡文學進入評獎是“形式大于內容”?本報就此進行深入采訪。
【瓶頸一】
九成網文無法參評?
昨天,魯迅文學獎吸納網絡文學的消息傳出后,一些網絡寫手和網站都有一種揚眉吐氣之感。某中文網編輯小周于是開始初步篩選可以推薦的作品。但她很快發現,實在是無從推薦。原因很簡單,像《鬼吹燈》這樣的類型網絡小說自然算好作品,但根本就不符合魯迅獎的要求。魯迅獎規定,可參評的最長的中篇小說也不能超過13萬字。而《鬼吹燈》有100多萬字。
據記者了解,事實上網絡小說的篇幅早已經告別了幾十萬字的年代,為了賺取點擊率,寫手一般出手就是上百萬字的鴻篇巨制。有人統計,現在超過13萬字的網絡小說超過了網絡文學總量的90%,這也就意味著,絕大多數網絡小說,根本無法參評。
對此,陳崎嶸答復得很肯定,篇幅超過了就不能參評。“我們評獎也會有一個引導作用,一方面我們尊重網絡文學,另一方面,我們要告訴寫手,他們的作品必須和紙質圖書相接近。現在網絡小說突出問題就是太長,因為長,而有了注水現象,這導致質量還不高。”
【瓶頸二】
作品良莠不齊都可以入選?
將不需要經過審查就能發表的網絡文學納入評選范疇,本質上是大幅降低了魯迅文學獎的參評門檻,這就不可避免地將導致一些嚴重問題。比如,網絡寫手身份如何確定?
按照陳崎嶸的預想,這是一個可以解決的問題,因為雖然網絡寫手多以網名發表作品,但他們和那些付費閱讀網站之間一定簽有嚴格稿酬支付協議,寫手身份的認定完全可以由網站完成。可現在的問題是,按照修訂過魯迅獎評獎條例,參評的網絡文學決不僅限于那些付費網站的作品,網絡上有大量妙作是無償閱讀的,作品上網的隨意性,使得尋找匿名寫手非常困難。放棄這一塊,無疑是魯迅獎的一大損失。
當然更嚴重的問題是,因為發表的門檻低,網絡小說水準參差不齊,一些看上去不錯的作品實際上是抄襲之作。“抄襲在網上非常普遍,抱著‘有飯大家吃’的想法,網站和寫手之間一般對抄襲都采取默認的態度,很多作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位寫手告訴記者,他最擔心的是,魯迅獎的評委對網絡文學不了解,結果讓抄襲之作得獎。對此,陳崎嶸告訴本報,作品的把關由網站進行,此后魯迅獎方面還將進行兩次社會公示,力求不留遺憾。
【瓶頸三】
魯迅獎評委不懂網絡文學?
正如上述那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寫手所擔心的那樣,已經評了十幾年傳統作品的魯迅文學獎,對網絡文學能否“識貨”?魯迅獎這次對評委遴選制度進行了改革,強調所謂評委必須具有“副高以上”職稱,但是很顯然,職稱高未必就了解網絡文學,而那些了解網絡文學的旗幟人物卻大多沒有副高職稱。請不了解網絡文學的人去評獎,難免會有偏差。對于寫手的疑惑,陳崎嶸解釋說,網絡文學雖與傳統文學在審美上略有不同,但其本質還是文學,“就像我們要引導網絡小說寫短一點那樣,它同樣要接受其他傳統文學標準的檢驗。”
另外,陳崎嶸還向本報透露,因為本屆魯迅獎獲得了李嘉誠基金會的大筆資金贊助,所以獎金有望翻番,上一屆魯迅獎的獎金只有1萬元。
作協:不評網絡文學等于忽視未來
魯迅文學獎與茅盾文學獎并稱由官方主導的中國兩大文學獎。前者評選對象以中短篇小說、詩歌和評論為主,后者則主要是長篇。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發言人陳崎嶸昨接受本報專訪時透露,將網絡文學納入魯迅獎的評選,中國作協其實醞釀已久。在不評網絡文學的年代,魯迅獎每4年評一次,有意思的是,最終獲獎作品有很多讀者根本沒聽說過,這有點像當年電影界的金雞百花獎。為了防止“自娛自樂”的發生,魯迅獎不得不做出正視網絡文學的姿態。
“我們不能不看到,現在網絡文學是三分之一天下。”陳崎嶸向本報強調:“有那么多人在讀網絡文學,有那么多好作品我們不能不關注。我多次對人說,不關注網絡文學,就等于不關注文學的未來。”據了解,本屆魯迅獎接受作品推薦時間為3月1日至4月30日。只有擁有《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的網站,才有資格向作協推薦網絡文學作品。
記者酈亮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