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3月4日電 (記者 吳歆)“戲曲是中國對國外的一個‘大名片’,在全球來說都是一張非常響亮的‘名片’。”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劇協(xié)副主席許荷英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出對這張“名片”的憂慮:“當前地方戲曲文化人才流失現(xiàn)象非常嚴重”,“資金不足,尖子人才流失,就沒法傳承下去。”
許荷英稱,中國的戲曲文化不光是京劇,每個地域都有其文化特點,地方戲曲就是各地的“名片”,就像一提起河南就會想到豫劇,山西的晉劇,陜西的秦腔,河北的河北梆子,都是當?shù)氐摹懊薄?/p>
資料顯示,中國歷史上有戲曲394個,1949年統(tǒng)計的時候還有360個,1982年統(tǒng)計的時候下降到317個,2004年統(tǒng)計時只有260個,60年間損失了134種戲劇,占到總量的35%。
許荷英表示,網絡時代的舞臺多元化,打開電視、網絡什么都能看見,很多人就不會再走進劇場,這也是對戲曲的一個沖擊,沖擊力還相當大。“再不保護,戲曲就只能消失了”。
許荷英提出,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加大保護力度,在資金、政策上傾斜, “讓文化傳承者堅守自己的陣地,才能夠把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下去”。
她建議,把戲曲傳承與網絡結合起來,排一些觀賞性、娛樂性較強的戲劇,吸引網絡上的青少年群體來關注傳統(tǒng)文化。
許荷英是河北梆子劇院國家一級演員,也是河北梆子劇種的領軍人物,曾獲得第十五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她曾說:“我愛河北梆子,我要把我的一生都獻給這高亢動人的旋律。”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