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9日電 在第82屆奧斯卡中,由凱瑟琳.畢格羅執導的《拆彈部隊》大獲全勝,而此前一直被寄予厚望的《阿凡達》卻只收獲三個不痛不癢的獎項。本網記者昨日采訪了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影視導演專業副教授陳宇老師。陳宇老師認為盡管《阿凡達》是一部堪稱里程碑似的電影,但《拆彈部隊》憑借精神層面的亮點,十分吻合奧斯卡的品味。
揭秘《拆彈部隊》完勝內幕
此屆奧斯卡《拆彈部隊》完勝《阿凡達》,不禁讓人聯想是否奧斯卡對紀實電影的熱衷大過科幻電影,也有網友質疑《拆彈部隊》是利用伊拉克戰爭來討巧,陳宇老師否認說:“與其認為《拆彈部隊》是關于伊拉克戰爭的電影,不如說它是一部關于戰爭與人的電影,因為美國所參與的歷次戰爭,除了二戰以外,其他所有的戰爭都是有爭議的,伊拉克戰爭并不是一個特例。”
陳宇老師表示,《阿凡達》十分具里程碑意義,不僅因為票房影史稱冠,在技術上也到達了一個新的高度,雖然內容上些許不足,但畢竟推動了電影工業的發展,而《拆彈部隊》勝出,可以從大環境和小環境兩個方面看。
先說小環境,比較《拆彈部隊》和《阿凡達》兩部影片,《拆彈部隊》是個“形式上非傳統,思想上很傳統”的片子。從形式上看,影片充斥著大量手持攝影、反高潮的情節設置,關注個人內心情感而壓制外部動作。粗看上去,它更象一部“圣丹斯電影節”推出的獨立制作。圈里一般開玩笑:獨立制作是什么,就是怎么不好看就怎么拍。拆彈這么驚心動魄的題材,換個一般導演,都能讓觀眾腎上腺激素分泌,可凱瑟琳·畢格羅生生把觀眾旺盛的腎上腺激素壓了回去,有網友說,看它拆彈,還不如玩“掃雷游戲”緊張。而這也就是這導演強的地方,她壓制了你對爆炸、槍戰這些視覺刺激的生理滿足,而牽引你關注人物的內心情感。——當然,所有的文藝片導演都想這么做,但關鍵是導演在壓制了觀眾的低級需求之后,是否能讓觀眾在高級的思想層面獲得滿足。此導演很適度地做到這一點,它提供了超越文本的思考,而且這種思考易于讓觀眾理解和感知。
陳宇老師笑稱:“觀眾去看電影,有點象像小伙子去相親,電影就是小伙子碰見的女人。大家都盼望遇見個性感美女,其魔鬼身材令人愉悅,盡管是“低級欲望”的愉悅;但女人往往希望你愛上她的思想,而并非肉體,——其實大家也同意,碰見能讓人愛上心靈的女孩,滿足“高級的精神欲望”,當然是比遇見一個“胸大無腦”的美女更令人慶幸的事情,但怕就怕她給你提供的“思想”難以理解或者過于艱澀,甚至是一種孤芳自賞。那還不如讓小伙子遇見個滿足低級欲望的美女算了。按照這個理論,《阿凡達》是個養眼的超級大美女,至少是個林志玲,但內涵上確實差了些意思。而《拆彈部隊》不僅是個才女,模樣也不差,至少算是個江湖上的美女作家。因此,她贏了。”
從大環境看,近幾年來,奧斯卡對于獨立制作的影片,或者類似于《拆彈部隊》這樣具有獨立制作特征的文藝型影片越來越關注。之前的奧斯卡一貫每隔幾年會給一兩部低成本文藝片以獎項,相比前些年,動輒兩億的大制作充斥奧斯卡,這兩年的獨立電影和文藝片的趨勢,確實是很明顯的。
奧斯卡的口味越來越多元化,得獎也越來越難預測,過去極端保守的基調也逐年放松。表面上看,是奧斯卡日漸向藝術和文藝片靠攏,陳宇老師認為這正是整體的電影創作力的衰竭造成的。大制片廠不斷拍攝突出視聽效果的動作戲,以及《超人》、《蜘蛛俠》、《蝙蝠俠》、《加勒比海盜》等大量無新鮮感的續集片,年底到了票選奧斯卡的時刻,已經越來越難從好萊塢傳統大片中挑出佳作,所以才不得不轉向藝術傾向較重的獨立制片,給予他們更多肯定的目光。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