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溫家寶總理答中外記者問。溫家寶總理在回答臺灣記者提問時講了一個故事:“元朝有一位畫家叫黃公望,他畫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圖》,79歲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幾百年來,這幅畫輾轉流失,但現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館,一半放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我希望兩幅畫什么時候能合成一幅畫。畫是如此,人何以堪!薄陡淮荷骄訄D》系“元四家之首”的黃公望為無用禪師所作。它以水墨描寫富春江兩岸初秋景色,峰巒岡阜、陂陀沙渚,林木蔥郁,疏密有致,是黃公望水墨山水之巨作。明萬歷年間被焚成兩段,前段又稱《剩山圖》,縱31.8、橫51.4厘米,藏于浙江省博物館,后段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中新社發 攝
中新網杭州3月15日電(記者嚴格 趙曄嬌)在14日“兩會”記者招待會上,溫家寶總理提及分藏海峽兩岸的中國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吸引了海內外的廣泛關注。本網記者在第一時間聯系了多年來力推兩岸《富春山居圖》合璧展出的浙江省文化廳廳長楊建新,他表示浙江方面已經做好了準備,期盼海峽兩岸中國人都能一睹《富春山居圖》合璧的真容。
在14日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溫家寶總理在回答臺灣記者提問時說:“我講一個故事你可以告訴臺灣同胞。在元朝有一位畫家叫黃公望,他畫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圖》,79歲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幾百年來,這幅畫輾轉流失,但現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館,一半放在臺灣故宮博物院,我希望兩幅畫什么時候能合成一幅畫。畫是如此,人何以堪!
傳奇
《富春山居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是元代大畫家黃公望晚年的代表作,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它用長卷的形式,描繪了富春江兩岸初秋的秀麗景色,把浩渺連綿的江南山水表現得淋漓盡致,達到了“山川渾厚,草木華滋”的境界。
浙江省文化廳廳長楊建新告訴記者,元代名家之作流傳到今天已經是價值連城了,而且這幅畫對中國后來的山水畫發展影響非常大,同時,這張傳世名畫在問世后的600多年里發生的傳奇故事,更賦予了它額外的價值和意義。
這幅畫于清代順治年間曾遭火焚,斷為兩段。前半卷被另行裝裱,重新定名為剩山圖,長50多厘米,現藏浙江省博物館。后半卷《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長600多厘米,原藏于北京故宮,1948年底與近百萬件北京故宮文物一起運至臺灣,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富春山居圖》的命運,也是兩岸同胞骨肉分離歷史的折射!闭憬∥幕瘡d廳長楊建新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牽頭力推兩岸《富春山居圖》合璧,“一張600多年傳世名畫,一段承載著太多悲歡離合的傳奇故事的國寶,如果哪一天能夠跨越海峽實現圓合,那將是何等的盛事!”
合璧
楊建新告訴記者,當時浙江曾通過各種渠道和臺灣溝通,希望兩岸《富春山居圖》能合璧展出,但沒有得到反饋!暗菚r候的兩岸文化交流,遠沒有今天這樣熱絡和頻繁!
在此期間兩岸有識之士也開始關注此事,1999年7月“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圓合活動”在當年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的原創作地——風景秀麗的富春江畔舉行,中國美術學院院長潘公凱、教授孔仲起、臺灣中華藝文交流協會會長史元欽、臺灣著名國畫家李奇茂等30多位海峽兩岸著名書畫家聯手臨摹了《富春山居圖》長卷。
而此前1993年中秋之夜,上海電視臺曾與臺灣的“華視”聯合舉辦中秋晚會,把這件傳世名作采用現代技術,在電視屏幕上給拼接起來了。
2005年,《富春山居圖》合璧一事出現轉機。據楊建新透露,鳳凰衛視劉長樂總裁曾幾次到臺灣努力促成這件事情,也得到了臺灣方面的反饋:浙江省博物館剩山圖先去臺灣展覽,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無用師卷來大陸展覽的事先不談。
楊建新當時表態,希望實現兩岸《富春山居圖》的交流,有來有往。浙江博物館的《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去臺灣展覽沒有任何問題,但希望臺灣方面承諾適當的時候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能赴大陸和浙江省博物館的《富春山居圖》合璧展出。
“但當時臺灣方面連這樣一個遙遠的承諾都不愿意!睏罱ㄐ掠X得交流應該是雙向才能持久。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