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十二渠
《西門豹治鄴》,是太史公司馬遷《史記》里的經典名篇。
魏文侯時,西門豹擔當鄴令。他走馬上任,訪貧問苦,百姓皆云:“是給河伯娶媳婦,才搞得我們這兒民窮財盡。”
西門豹問怎么回事?都答:“鄴的三老、廷掾,每年都賦斂百姓幾百萬,只用二三十萬為河伯娶媳婦,剩下的都被他們和巫祝瓜分了。到為河伯娶媳婦時,女巫遍查小戶人家,遇到漂亮女子,就說‘這女子適合當河伯的媳婦’。為此,能跑的都跑了,以致城里越來越空蕩,百姓越來越窮困。”
西門豹說:“到時,希望三老、巫祝都到河邊送送新娘,我也會去送送這個女子。”
到給河伯娶媳婦時,在河邊,西門豹認為所選女子不夠漂亮,回頭對三老、巫祝等人說:“先麻煩大巫婆你稟報一下河伯,說要再找個漂亮女子,遲幾天送去。”
于是,大巫婆被投入河中。
過了一會兒,西門豹說:“大巫婆為什么去了這么久還不回來?那就叫她的弟子去催催吧!”
又過了一會兒,西門豹說:“這個弟子為什么也這么久還不回來?再派一弟子去催催!”
如是者三,西門豹又說:“她們都是女人,不能把事情說清楚,還是請三老替我去說明情況吧!”
結果,又把三老拋入河中。
西門豹又嚴肅地說:“巫婆、三老都不回來,怎么辦?那就請廷掾與豪長去催催。”
至此,“皆叩頭,叩頭且破;額血流地,色如死灰”。
從此以后,鄴地的官吏和百姓,再也不敢重提為河伯娶媳婦的事了。
于是,西門豹發動百姓鑿渠灌田,《史記》曰——
“西門豹即發民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當其時,民治渠少煩苦,不欲也(不想再干)。豹曰:‘民可以樂成,不可與慮始。今父老子弟雖患苦我(怨恨于我),然百歲后,期令父老子孫思我言。”
《史記》還曰:“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給足富。十二渠,經絕馳道(橫穿御道)。到漢之立,而長吏以為:十二渠,橋絕馳道,相比近,不可。欲合渠水,且至馳道,合三渠為一橋(渠至御道,合三為一,架上一橋)。鄴民人父老,不肯聽長吏,以為:西門君所為也,賢君之法式,不可更也。長吏終聽置之(放棄了并渠計劃)。故西門豹為鄴令,名聞天下,澤流后世,無絕已(止)時,幾可謂非賢大夫哉!”
而今,在安陽縣安豐鄉豐樂鎮村北豐村與南豐村之間、西門豹祠之南,“西門渠(今又名幸福渠)”依然橫穿馳道——今日中國的南北大動脈:107國道、京廣鐵路等。
“西門十二渠建成后,鄴地遂成當時中國的富庶之區。”安陽市殷商文化研究會會長楊得志先生說,“此后,魏國的史起為鄴令,繼而修浚;曹操在鄴,在西門渠的基礎上修筑‘天井堰’,重建鄴地灌區。再后,東魏天平年間重新修浚,曰‘天平渠’。而今,其名‘幸福渠’。因為都是在西門渠舊渠道上修浚或重新開鑿擴建的,是故百姓還稱之為‘西門渠’。”
曹操在鄴之前300多年,西漢司馬遷時,西門發式,不可更易;曹操在鄴之后100多年,后趙“西門豹祠殿基記”上刻畫西門豹像,銘西門豹為“圣人”。
曹操新來乍到鄴地,遺命其墓與當地百姓心中的“圣人”為鄰,不占耕地,無疑是曹操“西門豹情結”的一個側面。
以西門豹信仰為紐帶,曹操入鄉隨俗,與鄴地百姓打成一片——曹操“西門豹情結”,不遠政治訴求。
當年西門豹在鄴地發動百姓,鑿渠灌田,使鄴地百姓安居樂業,讓曹操產生了濃濃的“西門豹情結”。圖為位于安陽縣安豐鄉豐樂鎮村西門豹祠南的西門渠渠首遺址。
首席記者 于茂世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