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的社會公共空間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從“犀利哥”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公民意識的逐漸覺醒和公眾群體的不斷走向成熟。
經歷了網絡及各類媒體的極度關注后,“犀利哥”回家了,帶著網民的祝福,收起傷痛重新回歸正常的生活。網民們在關注程國良的同時,也對困難群體的“犀利哥”傾注了同情與關愛,盡管他們最初參與的方式各有所異。在網絡恢復平靜后,留給人們的是更深層次的思考。
“犀利哥”的出現純屬偶然,是一位寧波攝影愛好者ken119110偶然抓拍到的,當他將“時尚路人”的照片上傳至網絡時,并未想到它會走紅。幾天后的 2月21日,在天涯論壇上出現《秒殺宇內究極華麗第一極品路人帥哥!……》的帖子后,這張照片便吸引了眾多涉獵新奇、出位的網絡人,同時也“成就”了高知名度的“犀利哥”。但當公眾對他的關注隨著其身世的顯現從外表深入到內心時,“犀利哥”也從被當做“乞丐范兒”歸位為一個應該被廣泛關注的弱勢群體的代表,成為一個公共事件。
在這一看似偶然、無規則可循的事件背后,卻有一種無形的、向善的力量在引導、聚集,這就是人類共有的同情心、社會良知以及不斷成熟的公民意識。這恰恰是網絡公共空間中對公共事件的一種特殊的關注和參與方式。
對公共事件的積極參與,是公民意識增強、公眾群體和公共領域日漸形成的表征。同時我們也應看到,由于我們的社會公共領域及公民意識尚處在成長期,公眾的思想素質和表達水準參差不齊,對公共事件的關注不免會摻雜著認知上的不到位和不太健康的言論和行為。
在“犀利哥”事件中,網民對“犀利哥”的最初關注大多只是對其“出位”、“另類”、“混搭”的裝扮以及常人中不多見的面部表情,而缺少對其怪異行為的追問和思考,表現出理性的不足;更加離譜的是有些網友對當事人的“娛樂”和“惡搞”,把“犀利哥”照片隨意PS,加上不正當的“炒作”,把眾人視線吸引到所謂的時尚元素,根本沒想到當事人可能的無助和無奈,也就讓這種關注偏離了同情和正義。
不過,事件接下來的發展還是令人欣慰的,對“犀利哥”的娛樂、炒作和惡搞的行為受到了網絡公眾的批評和指責。在3月6日一條“犀利哥,媽媽喊你回家,你就回家吧!在家,沒人再‘娛樂’你了,保重!”的網友跟帖后有近萬條的支持,占了全部參與者的70%。隨著“犀利哥”身份的證明,網民的同情心、社會責任感被廣泛喚醒,關愛逐漸成為主流,事件中網絡民眾的總體關注傾向最終匯集到了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愛,對尋找有效的制度渠道和途徑救助作為群體的“犀利哥”提供建議,這對社會公共領域的發展無疑是有利的。
在這一推進過程中,網絡的社會公共空間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在這里可以看到公民意識的逐漸覺醒和公眾群體的不斷走向成熟。
這里還需提及的是,在網絡社會中,個人有信息發布、知識傳播和娛樂生產的自主權利,這時他就從一般的受眾轉變成為擁有信息發布權的傳播者,從而也就意味著進入了公共領域。當這個人能夠以個人的視角對公共事務發言時,他也就具有一份社會責任。
就“犀利哥”事件來說,最初的拍攝者在網上發布信息時,有沒有想到被拍攝者的肖像權、個人生活的隱私權不可隨意侵犯干擾的問題;至于“犀利哥”類事件的關注者,有沒想到一個跟帖就意味著對這一事件的放大,而一系列的放大是否對當事人有所傷害,以及放大的效果是否對網絡的人文環境有所破壞,這都是應該顧及和考慮的;更要防止的是有人故意地“娛樂”當事人和惡意炒作,畢竟在網絡和現實社會中有更多有價值的現象和事件值得我們去關注和參與;網絡可以匿名,但并不意味著責任的隱匿甚至逃避,當你以匿名的身份參與某一事件或公共事務時,不要忘記作為一名公民應有的責任和自律,至少要有起碼的道德底線。
如此為之,網絡空間方可健康發展,參與者們也能夠真正從一個網民成長為一名有社會責任感的網絡公民,并在不斷的參與公共事件過程中,共同鑄就社會公共領域并推動其快速成長。
張海鷗(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