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受采訪時,54歲的何建明一直說,他其實是一個業余作家,但就是這個業余作家,在30年中,卻寫了《湘西探險記》、《共和國告急》、《落淚是金》、《根本利益》、《國家行動》等40部書,其中《國家行動》等8部作品被改編成了影視劇,5部作品被翻譯到英美日和澳大利亞,還有2部作品被改編成了日本大學教材;也是這個“業余”作家,曾獲得過三屆中國文學最高獎“魯迅文學獎”、兩屆“徐遲報告文學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國家圖書獎、中華優秀讀物獎等獎項。昨日,來渝參加中國作協盛會的何建明,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角色 勞動模范
最痛苦的不是累,是時間
何建明說,他不知道自己走過多少地方,采訪過多少人。但在文學界,他是公認的勞動模范。據跟隨何建明的工作人員介紹,何建明每天都是早上5點就到辦公室了,有時候出去采訪,一般都是上周5出去,下周一趕回北京,工作十分忙碌。“我現在最痛苦的就是時間!”何建明說,因為擔任作家出版社社長,他的寫作時間都是擠出來的。
“有一次我去巫山采訪三峽移民,坐的是從北京到重慶的頭班飛機,大概是早上8點起飛,我6:00就從家出發了,到重慶 11點過,又接著坐了將近4個小時的車,趕到巫山。緊接著又坐了1個多小時的拖拉機到鎮上,1個多小時的三輪車到村里,一天坐了好幾種交通工具。到了我要采訪的那個村,已經是晚上了,我就在當地一個中學教室的課桌上睡了一會兒,清晨5點就和移民們一起離開了村子,我的《國家行動》的第一個情節就是在那天早上。”何建明說,在采訪的過程中,有一次甚至8天沒有洗過臉換過衣服,睡覺的地方不僅棉絮是濕的,連窗戶都是破的。可面對這樣艱苦的寫作環境,他卻從來沒有想過放棄,他說:“我可以不掙錢,不當官,但我不能不寫報告文學,我實在太熱愛和適合報告文學了,我是帶著對國家的強烈感情去寫作,報告文學使我丟失了生命中許多寶貴的東西,又使我拾回了更多的精神財富和心靈的滿足——這種財富和滿足就是作品發表后在廣大讀者中得到了回應。”
話題 報告文學
歌頌也是文學的責任
很多人說,現在的報告文學都淪為了文學廣告,不過是歌功頌德而已,對此,何建明并不回避:“報告文學有兩種寫法,除了批評,也有歌頌,‘廣告文學’也是一門學問。比如,我并不排斥寫企業家,因為在他們身上確實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何建明說,報告文學是在記錄一個時代,有我們批判的,也有我們歌頌的,不能以為歌頌就不是我們文學的責任,相反,這是當代作家尤其是報告文學作家的基本任務。文學承擔著對社會的批評責任,這種批評首先應當是建立在對民族和國家及人民的根本利益之上的態度,沒有了這種態度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建設性批評。
至于報告文學的現狀,何建明坦言為前景感到憂慮。“年輕人寫報告文學的太少了,除了太累,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報告文學不好掌握分寸。”何建明認為一部文學作品的感召力有時并不比政策條文小,除了普通讀者喜歡看,還要領導干部們能從中受到啟發,對他們的決策有建設性。所以,報告文學家一定要具備五大素質:政治家、思想家、社會學家,最后才是文學家。
觀點 重慶文學
重慶是產生文學的地方
談到重慶,曾為重慶寫過《國色重慶》的何建明十分看好重慶文壇。“重慶有一個詩人叫王順彬,今年我們社將他的詩集《記憶中的云》推薦給了魯迅文學獎,我覺得他得獎的幾率十分大。”何建明說,重慶不僅有三峽、長江還有紅色文化這個大富礦,文化土壤十分豐富,是一個產生文學的好地方。
記者 王瓊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