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一屆的央視青年歌手大賽,今年已經到了第十四屆。26年來,閻維文、戴玉強、王宏偉、譚晶等多位歌手都從這個舞臺起步,成為長期活躍在歌壇的明星。但 2000年以后,青歌賽的影響力卻一年不如一年,真正能成為家喻戶曉的歌手寥寥無幾。本屆青歌賽的團體賽正在央視直播,但也未能吸引多少觀眾。
缺少娛樂性,關注度不及選秀節目
青歌賽雖然是歌唱比賽,但因一直采取直播的形式,已經演變為電視綜藝節目。近年來,電視節目一直在求新求變,青歌賽卻幾乎沒有變化。陳舊的比賽形式、老套的環節設置、略顯沉悶的現場氣氛,讓整個比賽缺乏激情、鮮有亮點。近年的比賽主要靠綜合素質考核和余秋雨的點評吸引人氣,今年取消該環節后,就更缺乏娛樂性了。
與此同時,各地方衛視的“超女”、“快男”、“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兒”等歌手選秀節目卻辦得風生水起。今年和央視青歌賽同期舉辦的選秀節目“花兒朵朵”,觀眾短信支持率遠遠超過青歌賽。
“ 第一屆青歌賽舉辦時,家里有電視機的都少,電視節目也就那么幾個。比賽中一旦出現幾個明星選手,大家很容易就記住,F在可選擇的節目這么多,關注度自然就分散了,即使是超級歌手的水平,也很難在觀眾心中形成超級印象!睒I內人士分析說。正因如此,自2000年的王宏偉、譚晶之后,10年來幾乎再沒有選手的名字能讓人耳熟能詳了。
專業性太強,與電視節目定位不符
青歌賽雖是電視節目,但其評判標準帶有強烈的專業性,因而也導致許多專業院校、團體的選手將其視為歌唱事業的“敲門磚”。近年的青歌賽上,觀眾可以看到選手們動情地述說與青歌賽的不解之緣,他們的參賽頻率都很高——兩三次剛起步,四五次是正常。
顯然,這些選手希望通過參賽獲得業界的認可。一個電視節目,能承載這樣的專業評判嗎?著名詞作家、青歌賽評委閻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搖著頭說:“現在把青歌賽定位成專業的、業內的比賽,把這事看得太重、太嚴肅了!
原創性匱乏,折射國內樂壇尷尬
歷屆青歌賽中,原創作品一直是一個軟肋,絕大多數選手都愿意選唱已經具有一定傳唱度的歌曲,真正做到“自產自銷”的很少。因此,近幾屆青歌賽都用加分的方式對演唱原創作品的選手予以鼓勵。即便如此,以原創歌曲參賽的選手依然不多,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更是鳳毛麟角。
曾經擔任過青歌賽評委的創作型歌手郭峰一直強調,音樂的靈魂在于原創,“比賽不只是選優秀演唱者,而是要推出新的個性人才和新作品。大賽推出的歌手不能只是專家喜歡,也要讓不懂音樂的人欣賞、接受!
缺乏原創力的青歌賽,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國內樂壇的尷尬。其他歌手選秀節目中,同樣少有原創歌曲。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么去年“快樂女聲”選秀中曾軼可的歌聲荒腔走板,但因為每首歌都是其原創,最后一路殺進了全國十強。
本報記者 邢虹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