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已成國人心中揮之不去的痛。前日,著名學者、陜西省文物局副局長劉云輝應邀到大唐西市博物館,開設了一場《中國文物在海外》的專題講座。
剖析原因
收藏中國文物是西方風尚
前日,參加講座的數百聽眾十分關心中國流失海外文物的前途命運。在劉云輝看來,中國文物之所以會大批流失海外,是因為收藏中國文物是西方發達國家的一種風尚。
劉云輝認為,中國百姓不必對所有流失海外文物都心存芥蒂,因為許多文物是通過正常途徑流至海外。例如在海外流傳甚廣的外銷瓷,就是早期民間或官方文化貿易交流的佐證,其中包含大量歐洲皇室或貴族專程到中國訂購的瓷器,如出自清代德化窯的白瓷歐洲仕女像、彩瓷荷蘭淑女像等。僅土耳其托普卡帕宮內就藏有中國瓷器上萬件之多,其中包含了13世紀到20世紀不同時期的精美瓷器。此外,清末一些邊境口岸開放之后,許多外國傳教士、商人來到中國,常在開放的文物市場上淘寶再運回本國謀取利潤。解放后,根據國家相關規定,乾隆晚期以后的一些文物,也被視為文物價值不高的工藝品放在文物商店內正常交易。
令人心痛
被掠文物占絕大多數
然而,在眾多流失海外的文物中,被列強非法掠走的占絕大多數。但因種種原因,這些國寶的回家之路格外崎嶇,甚至根本無法回國。對此,劉云輝痛惜地說:“這些文物數量之龐大、價值之珍貴難以估算,因為它們被成批成批地擄走運往國外,而且都是被強盜式的盜掘手段非法掠奪,這最令人氣憤、心痛。”據他介紹,中國文物的蹤跡,幾乎遍布世界各地的著名博物館。比如大英博物館中的敦煌文物、身處美國的昭陵二駿、俄羅斯的西夏黑水城文物等全是通過非法途徑獲得。
近年來,海外回流文物的交易量十分大,劉云輝表示,主要是國內一些有經濟實力的藏家組團在海外回購文物,這說明有實力的愛國人士開始高度關注國家民族文化,他們的民族情結值得人們欽佩。這雖然是追討文物的一種途徑,政府卻不主張這種行為。“回購文物應量力而行,我們拿錢往回買,等于間接承認了當年的強盜行為,這非常不合理。圓明園獸首事件背后就隱藏著巨大的利益鏈,從頭至尾就是一場人為炒作。”可是,走法律或外交途徑來追討文物也相當艱難,劉云輝說:“因為許多文物幾經易手,想要追討回來非常難。當然也有部分成功的例子,比如王處直墓、武惠妃墓的出土文物已向日方和美方追討成功,他們將擇日歸還。但是,類似的跨國追討之路還相當漫長,甚至需要幾代人的努力。” 記者 職茵
參與互動(0) | 【編輯: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